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党支部引领 小石榴做成大产业
郑州公交启动
汛期应急预案
昨日我市南部雨量大
今天后天还将有阵雨
移动泵车
驰援新乡
消防官兵救出
295名被困群众
入汛最强降雨袭豫
艺术院校本科
文化分数线公布
724所院校在豫
提前批接档录取
以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
坚定不移推动落实改革发展各项任务
外交部:妄图迫使中国接受
南海仲裁案裁决“只能是幻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党支部引领 小石榴做成大产业
依托“四组一会”
支部带着群众富

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史治国

七月,一片葱茏,生机盎然。

荥阳市高村乡刘沟村一望无际的石榴园里,青青的石榴已经挂上枝头。虽然距离石榴成熟尚有一段时间,对于今年的丰收,刘沟村民充满信心。

“俺家种了六七亩石榴,卖石榴和石榴苗,年收入保守估计十几万块钱吧!” 村民刘永朝说。看着眉开眼笑的刘永朝,你很难想象,2004年,他家人均年收入800元钱都不到,生计都是问题。

改变刘沟人命运的就是小小的石榴。

12年来,刘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石榴产业,石榴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不到700亩发展成如今的4000亩,刘沟村已经从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并且带动整个北部邙岭石榴种植两万多亩,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

转变发展思路

石榴树变“摇钱树”

刘沟村地处邙岭,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沟壑纵横。2004年以前农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农作物为生。村党支部虽然也曾经选择苹果、红薯等经济作物作为支柱产业,但最终没有形成规模。

“汗水流尽难糊口”。村民贫困依旧,除了姑娘嫁出去,不少小伙子也都招赘到了外地。所以到2004年,刘沟村人数减少到1430人。

“当时一说有救济,村民就两眼放光。”刘沟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录回忆当时“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情景。

但这一切从2004年开始改变了。

这一年,刘沟村被河南大学郑州校友会确定为联乡帮村产业开发扶贫村。

刘沟村是河阴石榴的发源地和主产地,最早引进于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期,距今已有2100多年。河阴石榴乃河阴县(属今荥阳市)特产,素有“宫廷贡品”“历史名产”“中州名果”之称。

但由于石榴品种老化、销路不畅、价格偏低,群众种植石榴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到2004年前后种植面积只有不到700亩。

2004年,郑州市农业局、荥阳市政府、河南大学郑州校友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以河阴石榴为依托,发展石榴产业,改变刘沟人“守着金碗要饭吃”的现状。当年底,由荥阳市政府、郑州市农业局选购的3万多株优质石榴苗运到了村里,发到了农户手中,并对200亩老化的石榴树进行改良。

2005年,刘沟村建成了780亩的河阴石榴精品园和30亩的石榴品种展示园,品种发展到30多个。到2007年,刘沟村的耕地全部种上了石榴。2008年,刘沟村的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如今,刘沟村民通过卖石榴、石榴苗,年人均收入三四万元。

思路一变天地宽。

小小的石榴成了刘沟人的“致富金果”,石榴树成了“摇钱树”。

依托“四组一会”

支部带着群众富

发展思路确定以后,关键是抓好落实。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刘沟发展石榴产业,离不开河南大学郑州校友会老领导等社会各界和郑州市、荥阳市、高村乡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支持,但村党支部的组织保障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统一思想是首要问题。

不种粮食种石榴,有一部分村民转不过来这个弯。

“石榴不能当馍饭充饥,还不耐储存,种的人多了,卖不出去咋办?种石榴不会有啥好前程。”说到当年自己的顾虑,村民刘百里有些不好意思。所以,村里发的石榴苗,他当时虽然种上了,但纯粹是应付差事,后来又偷偷犁掉了。 (下转二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