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阉鸡
《迷叶观花》
江南小镇(水粉画) 陈少平
班荆道故
仰望冯友兰
再见,村庄
唐代
胡人包袱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唐代
胡人包袱俑

资料书上把这样的俑人称为唐代胡人包袱俑,一言中的,没有比这样的称谓再简练更明确了。他是红陶质的,头戴尖尖的帽子,脸上长着络腮胡子,还有深深眼窝、高高鼻子,身上背着沉重的袋子,一脚前一脚后地迈着轻快的步子,不是一个唐代胡人包袱俑还能是什么?汉代的俑没这么清楚的眉目,汉代京城也没有这么多的胡人啊。

这俑人身高32厘米,身上原是有彩色的,现在只留下斑驳,斑驳归斑驳,仍然没有消耗掉他的英气豪气。

他从哪里来?来做什么?肯定从西域来,看样子不是来做官的,虽然当时有胡人、高丽人做官的,他不像,他像是来探亲的,来游玩的,来经商的?他背上的袋子里装的或许有家乡的羊肉和馕,有他弹唱时用的琴弦,有石榴,还有番茄的种子?他或许牵着骆驼来,骆驼刚刚喂了,驼包刚刚卸下,他想到长安街头逛逛,顺便给邻居带去平安口信?

不管他来做什么,这样的人在唐代在长安是太多了,民族文化在这时交融,民族家庭在这里融合,民族色彩在这处辉映,大唐盛世,多个民族共处,其乐融融。

从汉代张骞通西域,我们祖先用马用骆驼走出了一条丝绸之路,那时先人们就很开放,很知道吸收外来的文化。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的“一带一路”肯定能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让改革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近中国。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