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岳父岳母的爱
婚姻里的“小心计”
站在一扇窗后
母爱的“定时器”
人生六十又一春
老周的担当
WF-477 和合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生六十又一春

人生感悟

陈亚洲

四年前,我从新闻工作岗位上退休时,老朋友王清华先生特地挥毫泼墨,赠我一幅“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书法精品,并与我共勉,愿在“人生第二个春天”里,把余热奉献社会,让晚霞更加火红。

我坐在书房,手捧墨宝,细细品味,思绪万千。新闻工作是我的最爱,为之奋斗了41年(其中在部队15年、报社26年),特别是在《郑州晚报》和《郑州日报》的9490个日日夜夜里,甘当24小时记者,甘做“拼命三郎”和“新闻疯子”,而现在离开魂牵梦绕、如痴如醉的新闻事业,心里不免有点失落和寂寞。

怎能坐享清福?应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让晚年生活丰富又有意义。我在心中暗自告诫。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我十分珍惜分分秒秒。原先我在岗时,出版了专著《新闻采写技艺探究》,可自己还有许多采写体会和人生感悟没有记录下来。我要把这笔宝贵的财富奉献给社会,就科学安排日常生活,与打牌、下棋、搓麻将等“绝缘”, 每天与时间赛跑。退休后,一篇篇新闻论文从我的笔尖涌出,且在《中国记者》等新闻业务刊物上发表10余篇,得到新闻界同行和新闻爱好者好评。

同时,凡有单位请我讲新闻写作课,我都欣然答应。我刚退休时,就为“河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经验;为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作了《新闻理想与责任担当》的专题演讲;为《郑州晚报》夕阳红记者团讲了《采·写·编新闻得失谈》的业务课;为金水区国税局讲了《新闻采写入门技巧谈》的新闻写作课,指导新闻爱好者写稿,一篇篇弘扬和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不仅为税徽增添了新光彩,还使该局跻身于郑州市国税系统新闻宣传的先进行列。以后,我还到地税、学校、部队、厂矿、企业、医院、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授课,把自己的新闻学术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慰,成就感油然而生。

其实,真正幸福的人生,是退休后的“第二个春天”。正像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所说:“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春,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人老心态不能老,只有保持永远年轻、阳光的心态,让精彩从现在开始,才能再度释放生命的辉煌。每个人都有潜能,甚至还有珍贵的“稀有金属”,就是需要开发。不可否认,人老了会身弱体衰、精力不济,但智商未必会下降。所以,个人潜能的开发是一辈子的事,这是始终要做好的一门人生功课。平时除了自己要有爱好与追求,尽力保持对外部世界的兴趣,还要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专心致志地干好一件养生以外的事,这是最好的养生之道,也是抗衰老的法宝。趁着夕阳“从头越”,心境恬然,豁达平和,不让脑子空着,不让手头闲着,既有快乐,又有作为,就会展现多姿多彩的桑榆晚晴,在老当益壮中实现人生之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