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太行老屋(速写) 吴志恩
默默的自卑
名家
聊斋
坐下来
生活在戈壁滩的儿童(摄影) 李 泛
下酒菜
《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爷“朱大胆”

朱广健

父亲的哥哥,在我老家一般不称“伯父”而叫“大爷”。我大爷生于1923年,比我父亲大三岁。

大爷是1965年6月病逝的,时年我6岁,记事甚少。只知大爷的一生短暂而惊险跌宕。印象最深的是家门口那块“军属光荣”的牌子。对大爷更多的了解,是通过父母、叔叔们和姑姑们时常回忆。

我的老家在郑州北部惠济区花园口镇,一个名为“京水”的村庄。民国初年京水村已有数万人口,成为郑州北部的第一大镇,当时有“小郑州”之称。

爷爷和奶奶共生育了五男二女7个子女。为大爷取名朱恪仁,小名朱喜顺。大爷天生胆大,秉性倔强。初小文化的他能言善辩,常主持正义,好打抱不平,不怕得罪人。有一次,大爷在门口看到外乡一个卖鸡娃的,一副无精打采、无奈无助的样子。一问方知,同村的张某使用赊账的方式买鸡娃。过了一段时间,外乡人来村收鸡娃钱,但张某以鸡娃死了几只为由赖账。张家在京水村是个大家族,人多势众。但大爷并不胆小怕事,他亲自找到张某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最终说服了张某,解决了一场买卖纠纷。

还有一次,大爷做错一事,惹得脾气不太好的爷爷非常生气,除了打骂外,还要严厉处罚——“活埋”。坑挖好后,用草席把他整个卷起来,头朝下,准备扔到坑里。但大爷面不改色,一不喊屈,二不求饶,一副敢作敢当的样子,任凭家长处置,弄的爷爷下不了台。若非奶奶和俩姑奶在旁哭诉求情,尴尬的局面还真难收场。

据《邙山区志》记载,1938年6月6日,日军侵占开封,逼近郑州。6月9日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兵” 阻止日军西犯。处在花园口东南数公里之近的京水镇一夜之间被黄水冲毁了三分之二。但是,肆虐的黄河水冲到我家北面几米处,却不再向南泛滥而调头向东一泻千里。原本准备组织扒房并带全家逃难的爷爷,感到非常意外。上世纪70年代我在郑州28中上学时,教数学的欧阳老师曾说过一个歇后语:“京水街扒房,河逼(何必)哩。”

1938年国民党新八师由古荥镇移驻京水镇。1941年10月1日早上,日军从东边的中牟渡过黄河后,刚到京水村边,便被大爷发现。他立即跑到村东头国军的驻地报告。国军随即调集一个连的兵力,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但经不起日军的重机枪和大炮,国军一连人死伤大半,日军遂开进郑县。

大爷没受伤,回村时穿了一身在战场上捡的国军军装,还告诉乡亲们“总算把老日打跑了”。村民说:“你真胆大,还敢穿军装,不怕老日抓?”大爷说:“不怕。”于是大爷便有了个新名“朱大胆”。

乡亲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没过多久,驻在郑州的日军特务酒井小队长亲自带人,将在京水地里干活的大爷(此时他依旧穿着那身破军装)戴上手铐脚镣抓走了,徒步押送到位于郑州北大街清真寺的酒井特务队的监牢里。在监牢里,日军特务用辣椒水、老虎凳和电椅子等刑具拷问,多次审问他是谁指派他送信带队打日军的。他无论清醒时还是昏迷时,始终就一句话:“老天爷派的……”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战事甫停,大爷戎装返乡。这次穿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腰里别个“二八盒子”,身后跟一个通讯员,逢人就介绍说:“这是解放军连长朱恪仁。”

多年来下落不明、生死不知的大爷竟这样“光宗耀祖”,让朱家男女老少喜极而泣,把村民们都惊呆了。

原来,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后,监狱无人看管,大爷戴着手铐铁镣逃脱了出来。之后地下党介绍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朱恪仁携两把手枪,辗转征战于荥阳山区,奋勇拼杀在黄河南岸。先为县大队长,复任独立连长。1948年10月,投身郑州战役,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不久前,叔叔和父亲、姑姑们商量着,要在今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在朱家老祖坟里,给大爷立一块碑,把他的传奇人生刻石铭碑,告慰大爷的在天之灵,也令我们后人永志不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