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微型
红花衣和日记本
灯下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棍子面包

阮文生

圣吉尼有种面包,长得离一米差不了多少。捏在手里夹在腋下,那种硬气和棍子一样可靠。不少人拿着它,匆匆地行走,也有的边咬边走路。丝瓜瓤一样的白面质,飘出的香气,绵绵的,和外面焦黄的硬皮很配套。咬一块下来,嚼一阵子,喝口鲜奶,吃点水果。早餐简单实在。棍子面包很对我的胃口,它让我吃出了家乡侉饼的味道。

那种软中带硬、硬中夹软的做法,我熟悉。小时候,我们那条街上有个饮食店,卖侉饼和油条。木桶里面装个泥炉子,炭火在里旺旺地红着,做饼的方小毛,脖子上搭条毛巾,胸前挂着长围裙,弓着身子在案板前忙碌。一块白布遮住和好的面团,方小毛闷声闷气地扯一把面团,就像扯着不听话的耳朵,把它往前拽,不让躲到布里,白嫩的面块连筋带皮地裂了好些空隙。那里的委曲和犟劲,只有方小毛知道。方小毛抓把面粉,纷纷扬扬地从指缝漏下,粉扑扑的气氛里,再用几根指头撮些芝麻,往面上撒撒,拍拍打打几下,算是给点安慰。亮光一闪,刀子上来了。也就是对着平静下来的面带切块,切得和瓦块差不多。方小毛的刀功就显摆了,一样的长短一样的分量一样的间隔。一只只侉饼的初级阶段,在案板上排起队。方小毛直起腰身歇了会儿,用毛巾揩了揩额头,眼睛眯成一小条,已在瞄着炉口了,那里的火热是不可小觑的,炉壁暗红,默默地酝酿着温度。方小毛左手托住一块湿软的粗胚,立刻翻转到右手,动作更大了也有了深度,方小毛一出手,粗胚已经到了炉壁。整个身子差不多遮住了木桶,身子一闪,右手就空了,五根手指张得开开的,停在空中凉快着。炉子滋滋地响,响声瓷实劲道,似乎还带了个小拐,表示侉饼在炉壁上站稳了一个位置。其实是方小毛的功夫到位了。方小毛肯定在光溜溜的炉壁上用了暗劲。用了多少,才不多不少。方小毛不说。祖传的功夫不可外传,也是天机不可泄漏。身子弯下去又直起来,就这么闪来闪去,像在做广播操。方小毛一气将十只侉饼弄得服服帖帖。盖好炉口。这时候方小毛站直了,毛巾在手里搓来搓去,还和人说笑。热气有点冒了,方小毛用火钳镊开盖子,立刻香气飘满了半条街。火钳夹着的侉饼,往案板上一丢,坚挺的硬气撞了个跟头。金黄的皮上,带着黑点。有些虎虎生威!进去的和出来的,是换了个角儿了。侉饼里夹上一根油条,算得上是江南饮食一绝。

这是素食主义被油腻大餐大大地包办了一回。不在原来的道上,也谈不上给绑架到月黑风高里。软硬香绵荤素浓淡,宫廷的民间的,乡俗的市井的,谁也不在乎谁谁也斗不倒谁,一个场子里打天下,都在嘴中搅和着。要的就是这种劲道,食者就得了实惠。嚼来嚼去的热闹,可以铺排出一个长长的段落,日头刚刚冒红,说升就升上去了,那里的热乎真正是八竿子打不到了。飞絮乱了鱼肚色。然而这种饮食的底色,从小打上,多少年后,刀子都刮不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