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郑 风
文史杂谈
知味
域外见闻
散文
新书架
星花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文

在怀旧的树荫里摇着蒲扇

泰 生

伏天溽热,酷暑难忍,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这时候,他哪儿都不去,什么人也不见,不用戴头巾,就连衣服也不穿,赤身裸体,躺在杂乱的荷叶中野凉。

在这个古代老头儿眼里,“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有荷花的地方,就有凉,荷叶叶片肥硕,叶面筋络清晰,沾几颗晶莹水珠,菰雨生凉。

何处消凉?有天,我和鲁小胖在微信闲聊。鲁小胖说,他想邀几个朋友到马尔代夫去潜水,在海底开会,看群鱼乱舞,在水中手舞足蹈,打着手势,说话聊天。

如果能回到从前,鲁小胖还想找一处旧防空洞乘凉。从前小城的地下防空洞冬暖夏凉,防空洞里开着小冷饮店,鲁小胖最喜欢喝那里1毛钱一杯的橘子水,5毛钱一杯的牛奶冷饮。一个人的冷饮店,开在地下防空洞里,鲁小胖热汗涔涔时,还想到那儿乘凉。

我的另一个朋友老张,喜欢待在家里喝粥消暑。老张在城郊有一家厂和一处杂货码头,是个老板。老张回到家,他老婆早已煲上一锅粥在等他了。老张晚上没有应酬,必定回家喝粥。糁儿粥的做法很简单,将小米开水下锅,用大火煮沸,文火煲,羼入玉米糁儿,锅内咕噜咕噜,用勺子顺着一个方向搅动,煮出的粥,黏稠香浓,放在凉水里浸,浸过的糁儿,静妥,沁凉。

老张说,喝过糁儿粥,白天东奔四走张开的毛孔,渐渐收敛,心里凉荫荫的。你坐在家中喝凉粥时,这时候,晚霞似火,抬头看天,窗外柳树上知了聒噪,晚风拂衣,反倒有一阵凉意。

黄四喜欢在荷塘边摇折扇消凉。黄四的这把折扇,还是他十多年前,去杭州出差,在一个小地摊上买回来的。这把折扇上,画有细细密密的西湖山水,黄四当年对着扇面上的山水形胜,花一天时间绕着西湖走了一圈,“咔嚓”一声,他把一个傻笑,定格在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风荷”的一张荷叶上。这几年,黄四腿脚不灵便,他每天像驴子拉磨子,在老公园里一圈一圈地暴走。黄四走得汗流浃背,就坐在荷塘边摇那把折扇,从唐诗宋词中觅凉,鼻尖掠过一缕草香。我现在才发现,黄四其实是个可以坐在同一块石头上,乘凉聊天的人。

我想到江南退思园里乘凉。退思园是一处适宜中年人去的地方,园里有“闹红一舸”,一条石舫泊荷花菰蒲丛中,船的四周,湖石孔窍,水流潺潺,日光月影,让人心生凉意。

三伏天,长江边进入了一年最热的季节,园子里却绿荫清幽。亭、台、楼、阁间有树,花影婆娑之下,坐在一棵凉荫下,品茗下棋。

老宅子的花格木窗之间,自然少不了穿堂风。那缕美妙的自然之风,在建筑的门堂、过道、狭巷间流动。

园有一轩:“菰雨生凉”,轩底有三条水道,荷池碧水循环其间,清湿凉爽,每逢盛夏酷暑,悠坐轩中,剖瓜赏荷,暑热尽消。

在园里,我想找一棵桂花树,在树下安静地睡觉,桂花树丝丝缕缕地呼吸。流动的空气中,有石榴和栀子花的清香,心静自然凉。

一个人,在滚滚热浪来袭时,是表现得烦躁不安,还是心有定律?是对季节的耐忍和承受能力。

这些年,我在夏天大汗淋漓,大脑缺氧,想找一个人到退思园乘凉。鲁小胖在微信上哈哈大笑,并发来搞怪图片:“我在现实的冷气房拥被而睡,你在怀旧的树荫里摇着蒲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