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8
有一种力量 在商都厚土中奔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有一种力量 在商都厚土中奔驰
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纪实
黄河路站站厅全景图
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
钢轨焊接
2016年5月16日,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空载试运行。
变电工程施工
综合监控设备调试
已完工的道岔区
关虎屯站“玲珑幻境”文化墙

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16年8月19日,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

斗转星移,春花秋实,历经三年半(实际施工时间)的砥砺奋进,终于,2号线在万众期待中呼啸而来,贯通南北,郑州轨道交通由此迎来黄金十字交叉,迈入一个新纪元。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漫长的季节轮回,但对郑州的地铁建设者来说,却是分秒必争时不我待。在商都厚土的深处,涌动着一股力量: 践行“工匠精神”,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建设者和运营商”。正是凭着这股拼劲、猛劲、冲劲、韧劲,郑州轨道交通建设者再一次自豪地向全市、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金灿灿的答卷。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专心一志,畅行四方”。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巨龙在地下奔腾,一列列幸福的快车,引领着城市美丽蝶变。

郑州市轨道交通

2号线一期工程

建设小档案

·数量/单位·

20.649km

16座

8座

0.752km

2.416km

75个(含预留)

2个(与1号线合用一个)

39组

268705.07m2

34个(含预留)

2条

29.2‰

6面/351.68m2

887册

1485个

拆除125787m2;征地392亩

21万m2

涉及12家产权单位

150余次

2615600m3

614202m3

821059m3

138621t

25354根

96129m

35m

11150根

210354m

385幅

50t

130302片

3985790页

1300余次

100%

4399km

23768套

6386个

76570m

3652根

86.83%

294樘

768个门单元

139台

4568个

124133点

256566km

灯具23165套;灯带1768m

86319m2

84667m2

36182m2

2013年4月25日

2016年3月20日

2016年4月23日

2016年5月10日

2016年5月16日

2016年8月19日

·名称·

线路全长

车站数量

换乘站数量

最短站间距

最长站间距

出入口个数

变电站

风亭数量

车站总建筑面积

车站疏散口数量

联络线

最大线路坡度

文化墙数量/面积

设计图纸总册数

全线钻孔工作量

征地拆迁面积

道路恢复面积

管线迁改

交通疏解次数

开挖土方总量

回填土方总量

混凝土总量

钢筋总量

钢支撑总量

钢支撑总长度

基坑最大深度

桩基根数

桩基总长度

地连墙总幅数

最大单幅墙钢筋重量

安装管片总片数

档案整理总页数

召开各类工程专题会

质量安全检查整改率

敷设光电缆

安装各类设备

BAS监控设备数量

架设接触网

安装汇流排

设备综合国产化率

人防门数量

屏蔽门数量

电扶梯数量

通信终端设备

监控设备状态点数

车辆、信号调试跑车公里数

公共区装饰装修灯具数量

公共区装修铝合金吊顶面积

公共区装修花岗石材面积

公共区装修搪瓷钢板面积

全线开工时间

洞通时间

轨通时间

电通时间

试运行时间

开通时间

力量源于卓尔不群——闪亮登场的2号线,成就了郑州轨道的2.0升级版,建设速度和质量跨入国内第一方阵

从地图上看,连贯东西的地铁1号线如同一条灵动的丝带,而通达南北的2号线如刚劲的树干,两条线在紫荆山站美丽邂逅,郑州从此畅行四方。

2号线一期工程沿花园路、紫荆山路敷设,贯穿城市南北主轴线。它北起连霍高速附近的刘庄,南至南四环,线路全长20.649公里,均为地下线。全线设车站16座,自北向南依次为:刘庄站、柳林站、沙门站、北三环站、东风路站、关虎屯站、黄河路站、紫荆山站、东大街站、陇海东路站、二里岗站、南五里堡站、花寨站、南三环站、站马屯站、南四环站。

黄色是2号线一期工程的主色调,也昭示着2号线的性格:沉稳、大气、厚重。有太多的细节、亮点令人惊艳:

2号线一期工程更加以人为本。车站的售票机都是内嵌式,放置在站厅两端,以方便乘客顺畅乘车;地铁车厢使用变频空调,乘坐更舒适;照明采用新型设备,比传统设备节电1/3;车重比1号线减重不少,更节能和环保;地板采用铝蜂窝双层地板,车厢更安静;车站比1号线长10米,更宽敞,同时站厅中部增设一部步梯,上下更方便;卫生间的布置全线标准化,所有车站都在同一位置,更好找寻,数量也有所增加;出口方位更精确、规范,不用再担心出错站口了……

2号线一期工程文化气息浓郁。黑字黄底的站名,为著名书法家张海手书,极其风雅;有6个车站装饰有文化墙,内容涉及陶文化、青铜文化、石刻文化等,凸显了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其实,2号线一期工程不仅“秀外”,更“慧中”。它究竟有多好,听听全国知名专家的评价吧。

7月30日,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地的28位轨道交通专家,对2号线一期工程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评审,涉及五大方面、数十项内容。评审专家组组长、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淮,这位曾经担任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专家,最终给出的评价是:郑州地铁的许多做法非常值得全国同行学习,尤其是紫荆山站换乘客流组织方案,是国内地铁一流水平。

许多参会专家也称赞道:他们评审过国内16个城市80多条地铁新线路,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展现的团结敬业、追求卓越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等级分为不具备、初步具备、基本具备和具备四个等级。此次专家评审给予了2号线一期工程最高的评价等级:具备!

力量源于责任担当——以服务城市发展大局为己任,勇挑大梁,勇当表率

2013年12月28日,中原大地首条地铁开通试运营,郑州城市交通从“平面”进入“立体”,翻开了城市交通的新篇章。快捷、舒适、现代的轨道交通,引爆了市民对新线路的渴望。而日益拥堵的城市,也强烈呼唤轨道交通建设快马加鞭。

轨道交通建设事关群众出行,事关城市形象,事关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如期完成,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全市上下的殷殷期盼,郑州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者们不负重托、不负厚望,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担当,凝心聚力,昂扬奋进。

此时的轨道公司,正处于建设与运营并重的关键时期,一手抓优质、安全运营,一手抓在建项目快速推进,两个轮子齐转,哪个都弱不得、慢不得。

“唯将身心全托付,从此再无等闲时”。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洲,此时兼任2号线建设的指挥长。他郑重提出:硬起手腕抓管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公司上下洋溢着一种激情:只有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只有只争朝夕、全力拼搏,才能经受考验、赢得声誉;只有满怀热情,深耕细作,才能持续发展、实现超越;凛然着一种气势:见山开路、见河架桥、破难而进,为轨道交通事业和国际商都建设书写新篇章。

“树典型、学典型”和“一季度一观摩、一季度一点评”等活动,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提振了这支年轻队伍开拓进取、永争一流的精气神,彰显了“一事不毕、寝食难安”的工作作风,“主动想事、积极干事、团结共事、绝不误事”的理念,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的“铁军”。四个在建项目管理部在比中学、在学中比、在赶中超,既竞争又合作,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建线路一条比一条速度快,质量安全管理一条比一条要求严,站后工程一条比一条标准高。

众志成城,力可断金。历时三年多的艰苦磨砺,2号线一期工程从他们手中一寸一寸向前延伸,最终亮丽登场,赢得掌声如潮,质量和进度管理创造了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的又一个先例。

力量源于志存高远——“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站位,

让2号线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虽历经千难万险,但初心不改

地铁建设不易。一条地铁从编制规划开始,到申报,编制可研,融资,设计,环评,拆迁,招标,土建,机电安装调试,装修,验收等要经历12个环节。人们常用“上天入地”来形容神通广大,建地铁是“入地”,而“入地”之难不输于“上天”。

相对1号线,2号线面临的困难更加艰巨。沿线高楼林立,人流如织,车流如海,场地狭小,处处都是“拦路虎”。有人这样比喻:如同在心脏里走针。

第一个难题就是用地征迁和管线迁改。2号线沿途经过的花园路紫荆山路,是城市的南北主干道,两旁布满了建筑。同时,老城区地下管网复杂、老旧,风险极高。

比如刘庄站、柳林站至沙门站的三站两区间,隧道上方有两根直径为1.4米和1.2米的原水管,它们从黄河边将水源引进白庙水厂,供应着金水区、东区近2/3居民用水,且无法迁改。这两根原水管年代久远,盾构机按正常施工方法从下方穿过,就可能引起地层微降,进而引发水管破裂,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再如,1号线与2号线在紫荆山附近有一段联络线,这是2号线客车需要大修时必走的线路。施工中需把2号线隧道加固钢管片破除,在地下30多米深处,再扩挖出一个9米多宽、8米多高的隧道。由于无法使用机械,只能靠人工,且这一区域位于紫荆山公园、黄河中学教学楼至顺河路新月大厦下方,离金水河很近,地下水丰富,地层中全是粉砂土,一碰就散,一旦发生塌方事故,将造成教学楼和新月大厦倾覆,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东大街站5号出入口及1号风亭的建设,需拆除邮政大厦部分地下室,加上附近管线改迁等原因,直到2016年4月4日才真正实现围挡施工,而此时距2号线计划开通的时间已不到5个月!

再一个难题是交通不能断行。2号线沿线交通流量大,施工不允许占用太多道路,“占一还一”原则使得施工场地极度狭小,大有“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窘迫。东大街站施工时,6台塔吊就沿着基坑边排放,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到坑里,建设者们硬是用这种办法,一点一点把车站掏空出来。在关虎屯站,车站施工围挡内只有5米的进出通道,连一个钢筋加工棚都放不下,加工棚现搭现拆,先后挪了12次。

同时,施工期间还面临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施工现场及材料、渣土的运输要求多、标准严。这些都让2号线一期工程的施工难上加难。

再困难,工期不能推;再困难,质量不能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

建设者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用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破解了一个个“拦路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

这里不仅有创造,更有创新。

穿越白庙水厂原水管时,施工方采用洞外倾斜隔离桩加固,洞内采用钠基膨润土+泡沫改良渣土,并通过二次补浆有效地控制隧道的漂移、沉降,最终使盾构机安全顺利地通过了1.4米的原水管区段,地面沉降只有三四毫米,而国家标准是12毫米。精准的工法让国内同行惊叹。

地铁1、2号联络线的大跨度暗挖施工前,轨道公司搬迁了黄河中学,又组织召开了10次专家咨询和评审会,邀请两位院士和多名国内知名隧道施工专家把关,最终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完工。这种大跨度的暗挖,在全国地铁施工中也不多见。

下穿铁路南编组站客技站咽喉区及京广铁路正线区域时,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组织施工方采用预加固及注浆技术,施工中铁路运行正常。该工法获得了河南“省级施工工法”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为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号线一期工程上实现了CBTC信号业务、PIS业务以及CCTV业务在LTE网络上的综合承载。这种利用车地无线通信LTE技术在地铁上承载CBTC信号业务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一流水平。形象地说,就是当别的地铁还在使用“传统电话”传输控制信号时,郑州地铁已用上了“智能手机”,使信号传输更安全、更高效。

紫荆山站作为1、2号线的换乘站,为了防止客流对冲,轨道公司运营筹备人员多次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博采众长,最终做出具有郑州特色的高水平方案。

2号线一期工程实际建设及运营筹备工期只有三年半时间,这个速度在国内地铁新线建设中也实现了新突破,处于破纪录领先地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更加务实、高效,有意压缩了车站装修费,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核心交通功能的创新、提升中。

让我们回望一下2号线一期工程的铿锵足迹:

2013年4月25日,全线开工;

2016年3月20日,洞通;

2016年4月23日,轨通;

2016年5月10日,电通;

2016年5月16日,进入试运行;

2016年8月19日,开通试运营。

力量源于锲而不舍—— 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年轻队伍,挑起了2号线建设大梁,践行从99%到99.99%的“工匠精神”,对质量近乎苛刻的追求,在全国树起郑州轨道的金字招牌

这是一群可爱的轨道人,对轨道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让他们担起了郑州轨道交通建设的大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大熔炉里,年轻的队伍迅速成长,他们用新的“匠人精神”,专心、专注、专业,让郑州这个年轻的地铁城市,甫一登场便后来居上。

地铁2号线,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紧!时间紧,工期紧,一环接一环,每个环节都要争取时间。为了保证2号线的尽早开通,每个环节的参建者,都是倒排工期,把时间精确到每一周、每一天。

“觉得日子不够用,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恨不得一天24小时工作。”崔天麟是轨道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二部经理, 这三年多来,“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没保证”。每年的春节,都是大年三十下午才能回家,过了初一,就要到工地值班。天天早出晚归,连做梦都是工地的事情,更别说带孩子出去玩了。他说,孩子都跟自己不亲了。

穿越白庙水厂原水管时,现场技术负责人任飞一连十几天吃住都在工地,盾构机推进时,他就守在洞里现场查看,身上沾满泥浆。

土建不易,运营筹备同时困难重重。

据统计,2号线一期工程仅各类电梯就有130多台,每台都要经过144小时的试运行测试,更不用说其他的调试项目了。为了抢时间,2014年12月6日,供电、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火警气灭、自动售检票等系统安装工程的人员,在土建还未全部完工的情况下,就在粉尘、潮湿、生活设施不完善的车站和隧道里默默开始了工作。去年年底,运营分公司筹备人员初驻城南车辆段时,缺水缺电,连解决吃饭和上厕所问题都很困难。这群年轻人没有退缩,想尽办法克服艰辛,圆满完成了运营筹备初期各项工作。

2号线一期工程全线16个车站和车辆段仅BAS系统监控设备数量就有6386个,这么多设备,调试十分复杂,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接口错误,作为地铁控制系统的神经,必须畅达到每一个节点。这是一项庞杂而繁琐的工程,费心费力。轨道公司前后协调接口单位89家,组织接口会议13次。最终,机电工程布线及接口质量赢得了德国专家的赞誉:“这么庞大的地铁工程,电缆铺设能达到如此水平,实在了不起!”

上至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员工,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地铁2号线的早日建成,他们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时间照顾家庭,生病仍然坚持在岗,有人三年多没回过一省之隔的老家,甚至有人还为此推迟了婚期……但令他们自豪的是,参与创造了郑州轨道的历史,这也是一种巨大的人生幸福。

力量源于愿景如画——从“跟进”到“引领”,引发城市发展模式重大变革,轨道交通建设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2号线一期工程的成功试运营,标志着我市轨道交通建设一个新起点、新时代的扬帆起航,一个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的春天,正春风鼓荡,前程似锦。

7月20日,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暨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郑州今后将“变交通跟进型城市发展模式为交通引领型城市发展模式”,要加大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完善“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2018年主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62%以上,2020年达到65%。到2018年底,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94公里,运营和在建总里程达到472公里。到2020年,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00公里以上。

未来三年,郑州将步入地铁建设高峰期,涉及地铁的建设工程有十多项。具体有: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一期工程,该工程为加强中心城区与机场联系的轨道线路,全长31.7公里,力争2016年年底之前实现通车试运营;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全长15.5公里,2017年年初实现通车试运营;全面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和二期、4号线、5号线工程;启动并完成第三阶段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推进轨道交通6号线、7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二期、10号线、11号线、城郊铁路二期等线路开工建设。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拉采尔曾说:“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量。”轨道交通正是这股力量的龙头,它在汇聚,在奔腾,在澎湃,向着城市美好的未来进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