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灯是家的呼唤
一点爱的厚度
蚊帐里的童年
母亲和女儿
“婚姻大事”
一分钱的温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母亲和女儿

宋 薇

人在途中

母亲是在女儿出生后开始接纳我的。

生产那天,我住院的电话刚到,她便大包小包地拎着东西赶来了。把一摞的尿片、包被、小米往陪护床前一丢,开始急急地念叨:“怎么不早点打电话,我还能给你做点吃的,陪你走走路壮壮胆也是可以的呀!”她一面说,一面喘着气儿,不时用粗糙的大手擦去浸出的汗珠。

我没言语,自打铁了心要跟着辰风走那天,就没想过她还会有看我的那一天。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她那时气得双手发抖,两腿瘫软,撂下狠话便关上了家门:“你要敢和他走,以后就别认我这个娘!”而我,就真的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走了。

“听说你怀孕了,我就紧赶慢赶地收拾,好不容易打凑出这么多小衣服。别看旧,穿在孩子身上可软和呢。孩子娇嫩,新买的衣服不贴身,还是旧的好。”母亲一面絮叨,一面用筷子沾了些水涂在我干裂的嘴唇上。“你别怪妈,妈当初也是心疼你嫁那么远,才那么说的。你说你没亲没靠的,以后有个啥,谁能帮你?”

看着母亲泛红的双眼,我背过脸去,泪一捧一捧地落。

母亲用手轻轻地摩挲着我的背部,一面将头埋进棉被环绕着的婴儿车上,脸笑成了一朵花:“瞧这小家伙,长得多像你小时候,见人就乐呢。”

出了医院,母亲便自告奋勇地承担起照顾我月子的大任。她一脸赔笑地对婆婆说:“亲家,这些天你休息休息,我能帮衬一天是一天,往后还得辛苦你们呢。”

于是,她开始每天变着花样地给我做饭。我胃口不好,她就一次一次地熬黑米粥,逼着我喝。我贫血,她就自己买了阿胶熬成汤,隔三岔五地喂。晚上,她把宝宝抱到自己的卧室,整夜整夜地冲奶换尿布,只为了我能完整地睡个好觉。我发烧,她就四处找人,把医生请回家输液。

母亲在我这里住了一个月,她临走那天,我被养得圆润光鲜,可她却整整瘦了一圈。她回过头来细细地瞧瞧我,笑着点了点头。

有娃的时光总是吵吵闹闹,日子在一地鸡毛中磕磕绊绊地过了一年,我竟有了恍若隔世的错觉。当我带着孩子回到那个自己曾经负气而去的家时,竟没了迈进去的勇气。

母亲从窗户前看到了我,急急地奔下来接过孩子,连声埋怨:“回来也不说一声,什么也没准备呢。这孩子!”我听着母亲熟悉的唠叨,竟开心地笑了。我没有回答她,只是安心地坐在茶几前的小凳子上,一面剥橘子,一面看孩子在学步车里咿咿呀呀地横冲直撞。

突然想起女儿好一阵子没有喝水了,我便捧着水壶一路追过去,正对新环境满眼好奇的宝宝,哪里顾得上理会我的喊叫,早已四下地蹿了去。我一面追一面喊,却见母亲从后面跟了来,手里端着一碗晾好的水用力地递给我说:“丫头,你先别跑,把这碗水喝了,再去喂她。”

那一瞬间,我忽然怔住了,呆呆的立在那里,泪如雨下。

本版制图 涛 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