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灯是家的呼唤
一点爱的厚度
蚊帐里的童年
母亲和女儿
“婚姻大事”
一分钱的温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蚊帐里的童年

蔡源霞

世相百态

或许是我家的花草养得多,一到夏天蚊子便特别多,我不禁感慨:“还是小时候好,有蚊帐,晚上也不怕蚊子咬。”一旁的儿子听了不解地问:“妈妈,什么叫蚊帐啊?”我顿时愣了,现在住的商品房,家里都没有挂蚊帐的地方,因此也没想过蚊帐的事,儿子竟连蚊帐是什么都不知道。

“蚊帐是防蚊子的纱帐,妈妈小时候的夏天没有蚊帐可是睡不着觉的。”我告诉儿子。同时,那些和蚊帐有关的童年趣事,也随之汹涌而来。

小时候家在农村,屋前是水,屋后是树,都是极惹蚊子的。每天的黄昏,奶奶都会烧上一把艾叶熏蚊子,后来又买了长及一米,不知道是什么香回来熏,但都没有什么用。于是吃过晚饭,家家户户都会将竹床搬到屋外,挂上蚊帐,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钻进蚊帐里,大人聊天小孩玩耍。

我们孩子最开心的便是这个时刻,因为如果父母心情好的话,可能会给我们讲上一两个故事。虽然那些故事不像现在的童书那么有启迪性,几乎大多是乡间没什么逻辑性的神话,但仍然非常吸引我们。农村空旷,因此隔壁左右会把竹床搬到一块儿,这样更热闹一些,往往这个人讲完了,那个人兴致来了接着讲,直到大人们忽然又聊到别的事情。

而我们孩子听完了故事,便很难安稳地躺下去,于是又相约起来抓萤火虫。大人们如果自己聊得正起劲也就罢了,但若白天劳累了,便会讲出一连串的恐怖故事来吓唬我们往竹床上钻,一个人一个是不行的,往往是几个孩子抱在一块儿睡。这个时候,我们会听到大人们极为开心的笑声,虽然明明知道讲的故事是假的,可还是忍不住害怕。

有些时候,也没有这么跌宕。大家各自坐在蚊帐里吃吃自家土里出产的煮花生,或者小香瓜什么的,再想一想月亮上的兔子会不会眼馋地趴在月亮边沿上往下望,突然间便觉得胸腔满满的。后来过了很多年,才明白这种感觉叫作幸福。

因此,夏天虽热,但我们孩子都觉得时间太短,因为到了秋天,就得回屋睡,屋里的床上罩的是主要用于挡灰的麻布帐子。

其实我已经不记得童年的许多事情,但关于夏天蚊帐的记忆却格外的清晰,一想起来,便忍不住笑,那样单纯的美好和期待,是值得深藏在心底,偶尔翻出来回味一番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