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习书记8.18讲话发表两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点赞绿城巨变 分享融媒智慧
EVENING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点赞绿城巨变 分享融媒智慧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总编辑 万仕同: 媒体融合把握好三种关系

万仕同:

媒体融合把握好三种关系

一是顶层设计和各个媒体创新探索的关系。融合发展路径需要媒体结合自身实际去摸索创新,选择适合自己的融合发展道路。二是既要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又要相信市场力量、资本力量。党报集团肩负着占领舆论阵地的使命和责任,政府应在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但媒体也要积极借助资本及市场的力量,探索新舆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和渠道。三是技术驱动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关系。新技术运用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支撑,同时应对报业的结构乃至媒体机制体制进行再造,既要充分利用技术驱动,也要调动人的积极性。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董天策: 融媒发展应重视观念创新

董天策:

融媒发展应重视观念创新

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融合有助于改变媒体行业之前的条块分割,实现内容生产的高效和创新。传统媒体都在探索融合之路,郑报集团在这方面走在了同行前列,不仅在新闻内容生产和经营模式上实现了融合创新,而且实现了管理体制的融合,动作快、步子大。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仍需要加深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和理解,同时更要转变观念,深化对新媒体传播特色的研究,从而提供既服务社会发展又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杨萌芽: 融媒时代做好“校媒融合”

杨萌芽:

融媒时代做好“校媒融合”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培养更多贯通性人才,即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同时要重视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的融合。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同时更需要学界和业界的互动,要贯通,建立合作共享、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同时要“校媒融合”,即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实践的融合,这也是破解媒体融合难题的必由之路。从新闻教育来说,要强化实践,面向社会、市场,多培养市场紧缺的公共传播人才,这样才能跟上融媒体发展的步伐。

《三秦都市报》总编辑 元莉华: 郑州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元莉华:

郑州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这是我第一次到郑州,漫步在大街小巷,感受着这座大都市的生活气息与文明细节。听说地铁2号线已经开通,郑徐高铁即将通车,还开通了中欧班列(郑州)。郑州一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现在交通优势更加明显。相信郑州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大有可为。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首席记者 古兵: 打破壁垒融中求变

古兵:

打破壁垒融中求变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融合是求变的前提,变革的方式、路径很多,需要实践、探索。传统媒体主动调整方向、求变求新,会催生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郑州报业集团融媒求变采用了新模式、新科技、新理念、新载体,代表了一种前沿发展趋势,其变革不仅涵盖媒体平台的融合,还打破壁垒,推动执行层面的管理革新,非常值得学习。我是郑州人,亲眼见证了郑东新区、航空港实验区等新区的变化,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越来越温暖。

合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合肥晚报》总编辑 陈君:

高铁网拉大郑州合肥朋友圈

下月郑徐高铁开通,再过两年郑合高铁也将开通,随着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的成形,郑州到合肥、太原、济南等省会城市将会形成两小时交通圈。从某程度上来说,也拉大了郑州和合肥的朋友圈。两小时距离,不仅让两座城市之间,也让两家晚报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事没事,大家可以经常串串门,携手共进。

新华社《中国记者》总编辑 文璐:

郑报媒体融合探索反响强烈

我常来郑州,“老家河南”让人亲切、郑州发展让人惊叹。郑州报业集团是《中国记者》杂志的老朋友了,多年相知、互相支持。《中国记者》第八期刊发了报业集团《强化大融合 构建大平台—郑报集团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记录了集团新的探索足迹,被刊物公号“京原路8号”推送后,反响积极。一直以来,郑报集团都是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团队,做出了特色、彰显了实力,希望今后发展更顺、更快、更强!

郑州大学教授 董广安: 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未来可期

董广安:

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未来可期

参加今年的晚协年会深有感触。《郑州晚报》曾经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最接地气的一份报纸,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同样受到冲击。几位纸媒总编辑会上谈了各自在融媒时代怎么坚持好自己传统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发挥舆论主阵地的地位,借助新媒体第二次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媒体的人才优势非常突出,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做好新闻舆论宣传和信息传播。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举玺: 根据自身特色“融变”

张举玺:

根据自身特色“融变”

传统媒体唯一的出路在于改革、在于融合、在于多元经营。但是,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特色,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规划、发展,否则就会面临失败。传统媒体要不断开拓多种传播渠道,通过这些渠道去吸引原读者,同时拓展新的读者群。另外,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制定近期规划,更要有长远目标。郑州报业集团在全国报媒中提前试水,积极打造郑报融媒,成为报业融媒发展转型比较成功的典范。我们对郑报融媒的今天很看好,对郑报融媒的明天充满期待。

《燕赵晚报》总编辑 金爱民: 难忘郑州向善向上的城市品格

金爱民:

难忘郑州向善向上的城市品格

来郑州后,感觉整个城市非常大气,特别是听了市委书记马懿的市情介绍,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呼之欲出,给我印象深刻。此外,郑州文化底蕴丰厚,特别宝贵的是这种文明薪火相传、代代不息,“感动中国人物”连续3年出自郑州,向善、向上的城市品格令人记忆犹新。第一时间看到“新闻超市”,为郑州报业集团的大手笔深受鼓舞,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和魄力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学习。

长春晚报社社长 李爱国: 新时代下传统媒体仍有可为

李爱国:

新时代下传统媒体仍有可为

郑州作为中部大省河南的省会,媒体竞争异常激烈,中央驻豫媒体、河南省级媒体都实力雄厚,这也为郑州报业集团锻炼、提高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令我钦佩的是,郑州报业集团在竞争中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到郑州报业集团、看到郑州晚报的诸多“新闻动作”,我更坚定了这样的想法:新闻永远不会死,纸媒还有机会活得更好——即使“死”,也是凤凰涅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以更高的台阶、以更灵活的方式存在!

《兰州晚报》总编辑 高冲:

中原大都会生机勃勃触动人心

到郑州后我感受到,这里充满中原大都会的勃勃生机。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身为媒体人,大家都意识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媒体转型势在必行,可是怎么融合、怎么转型?在大家迷茫时,郑州报业集团以实际行动、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行为,为全国传统媒体打了一剂强心针——传统媒体不是没有出路,但是路在脚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