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里约奥运会 上一版3
郎平:想多陪陪母亲
“女排精神”
朱婷是怎样“炼”成的
“朱婷好样的!”
“遇到困难,顶着头也得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朱婷是怎样“炼”成的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句话向我们诠释了“百炼成钢”的真谛。亦如中国女排的核心朱婷。北京时间昨天上午,正是凭借这位来自河南的丫头贡献出的“洪荒之力”——砍下全场最高的25分,中国女排时隔12年之后重登奥运之巅。朱婷的爆发只是表象,她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在这样如此无坚不摧,她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进攻“利器”曾是“白板”一块

作为中国女排第一得分手,里约奥运会上,朱婷把自己攻城拔寨的绝活演绎到了极致。朱婷被国际排联评为本届奥运会女排比赛MVP(最有价值球员)和最佳主攻,她也成为继郎平、冯坤之后,中国女排奥运历史上第三位MVP得主。现在的朱婷可谓是名满天下,但曾经的她也是“白板”一块,甚至连排球是啥都不知道。

1994年,朱婷出生在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大朱楼村,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曾因家中经济状况不佳,差点在初中时就要走上辍学打工的道路。13岁那年,朱婷在父亲带领下来到了周口市体校,师从当时还是教练的现任周口市体校校长夏陆海,开始学习排球。“朱婷那个时候根本就没从事过任何体育专项训练,甚至连排球是啥都不知道,就是个子比较高。不过自打开始练习排球,她很快就能上手了。”

悟性高 能吃苦 功到自然成

能吃苦

功到自然成

有悟性,学东西自然快。“很多动作朱婷只看一两次就学会了,而且还能做得很到位,简直就是一个天才,她就是为排球而生的。”夏陆海说。发现朱婷这个排球天才之后,夏陆海很快将她送到河南省体校进行更高水平的训练。在省体校,朱婷的排球天赋进一步得到展示,刚入体校12天的她,就从普通班抽进了运动班。

“她身上有一种农村孩子的特性,能吃苦,从来没有偷过懒,可以说是我带的队员中最省心的一个。”带了朱婷8年的河南女排主教练詹海根感慨地说。

场上霸气 场下静气

比赛场上的朱婷属于霸气外露型,生活中的朱婷则属于典型的大家闺秀型,两种看似天壤之别的性格差异,集中在朱婷身上反倒是相得益彰。

22岁的朱婷和许多同龄女孩一样,也会发微博、玩微信,不过她最爱的则是看电视纪录片,尤其是古墓、文物类题材的探索纪录片。朱婷曾经告诉记者,她晚上一般不训练的时候,喜欢洗过澡躺床上看看纪录片,尤其是古墓、文物类题材的探索纪录片。

当然,朱婷也会跟同龄女孩一样去逛街购物,“有时候缺衣服了,就特别想买东西,特别想逛,如果没啥事我也会陪队友去逛。虽然我比较高,衣服不太好买,但是基本上还都能解决”。

比赛场上的“动”与生活中的“静”绝对让你看到的是两个不一样的朱婷,你或许更喜欢那个比赛场上霸气的朱婷,但也不能忽视生活中的“邻家”的朱婷,这都是最真实的朱婷,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罢了。或许生活中的“静”也是对朱婷“炼”的一部分,让她在场上变得更会思考、更加沉稳、更能激发出体内的潜能。

詹海根说:“朱婷是在刻苦和坚持中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强大和无所不能。”去年女排世界杯夺冠后,朱婷说:“期待能在里约继续给大家带来惊喜。”现如今朱婷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期待她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本报记者 陈 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