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ZHENGZHOU DAILY
贫困心脑疾病患者 最高获5000元救助
老区尖山“红”“绿”辉映绽新颜
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截获三批电子“洋垃圾”
“香港名校直通车”进河南
公交增车保障学子出行
驾照还没拿到手就酒驾 被拘10天罚款3500元
航空港区开展市政设施 综合整治提升专项行动
我省出台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新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昔日军民同心抗敌寇 如今旅游扶贫闯新路
老区尖山“红”“绿”辉映绽新颜
密北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安置房里欢声笑语

本报记者 张 立 左丽慧 文 唐 强 图

又到一年开学季,儿童游乐场、热点景区渐渐鲜见孩子们的身影,而有一个地方的游客人数却一直没有“淡旺季”之说,甚至还迎来又一个参观高峰——位于新密市尖山田种湾村的“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就持续受到青少年及其学校、家长的追捧。记者了解到,在新密尖山风景区中,既有伏羲大峡谷等绿色生态景区,又有中原豫西抗日园这样的红色经典主题景区,有绿色风景“养眼”,红色教育“养心”——这种“红”“绿”辉映的特殊景致,成为新密尖山风景区从过去贫穷的革命老区焕然新生为旅游胜地的“独门秘籍”。

红色旅游一枝独秀

1944年12月底,在抗日英雄皮定均、徐子荣的主持下,中共密北委员会、密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密县抗日独立团同时在新密尖山成立。1944年9月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皮旅支队”点燃的革命烽火烧遍了整个豫西山区,创建的豫西抗日根据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创建的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豫西抗日根据地,虽创建时间较晚,但历史意义重大,它使八路军1944年局部反攻取得重大成果,加强了陕甘宁边区与华北、华中解放区之间的战略联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重返豫西奠定了基础。

去年9月,尖山田种湾村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作为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实地原貌抗战遗址公园正式开放,纪念园目前共设展厅46间,布展实物和图片1200多件——作为绿色景区中唯一一抹“红色”,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不仅让人追寻历史遗迹、感受红色氛围,还能体味革命精神,汲取人生前进的动力。

“豫西抗日纪念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以皮定均工作旧址为中心,相继建成了纪念广场、密北抗日民主政府、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队司令部、特务连、密北抗日独立团、战地医院、拓展训练场等30多个红色旅游景观,通过实物展示、展板说明、导游讲解以及游客体验等方式,全面、真实、客观公正地再现中原人民坚持抗战、浴血奋战的历史与风貌。”纪念园负责人介绍,自开园以来,该园已经吸引不少附近居民前来参观;不少中小学校联系这里成为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也赶到这里重温入党誓词,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还有一些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专程赶到这里取景拍摄,以原汁原味呈现抗日历史。”

参观了司令部旧址、密北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及展览室里陈列的衣物、刀枪、炮弹等遗物后,小学五年级学生王玺颇有感触:“我们今天平安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争取来的,如果不到现场来看,我们很难想象当时抗日英雄们的真实生活环境。我觉得现在的人应该多来这样的地方看看,了解我们不该忘掉的历史。”

尽管田种湾村保存相对完好,但过去因缺乏有效整合,田种湾村的红色历史并不为外人所知。“再不搜集、整理当年的遗物,保护遗址,知道这段红色历史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该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田种湾村周边有多个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有了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景区连片发展效应更加明显,“红”“绿”相互映衬,人们既能欣赏自然美景,又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平台,相互促进发展,实现了1+1>2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随着新学年的开始,不少学校也主动联系,发展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为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刚刚过去的“8·15”日本投降日,也有很多市民自发前来参观、凭吊抗日英烈。

从革命老区到旅游胜地

在位于郑州市西南45公里的尖山风景区,吸入鼻尖的空气清新宜人,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即使在挥汗如雨的夏季,山间的阵阵清风也让人顿觉凉爽。

尖山风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尖山地理环境独特,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早在7000年前,就是人祖伏羲氏活动的重要区域,黄帝在此问道、广成子和鬼谷子在此讲学的故事广为流传。现存有春秋时期萧鱼会盟之地、中国最早的长达10余华里的郑韩长城遗址段落、隋朝的窖粮坑、北魏唐宋时期寺院及石窟造像、明代采矿遗址银汞峪、元明清时期20余处古寨堡、霞客古道、皮定均抗日工作旧址、密北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众多历史遗迹;伏羲山特有树种“亢树”、 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溶洞神仙洞、国内罕见的万亩野生杏林、地质奇观红石林等诸多自然景观,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药材“密二花”的故乡。

过去,尖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工业经济先天不足。近年来,原生态乡村田园生活受到了城市居民的追捧,尖山风景区管委会审时度势,决定充分发挥尖山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把旅游作为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捷径,让尖山群众不再抱着“金饭碗”四处讨饭吃。

3年来,尖山风景区管委会充分依托“伏羲故里,魅力尖山,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特色资源优势,坚持将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和特色农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尖山模式,着力加快山区旅游业开发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如今,尖山拥有4A、3A级景区各一个,游客接待量由2013年的50万人次、2014年的150万人次猛增到了2015年的300多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尖山风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将突破500万人次。

夯实基础借“景”招商

经过几年的发展,尖山风景区面貌一新,发展喜人,如何利用尖山优势保持前进的步伐?

尖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刘红建看来,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首先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此,尖山风景区依托政策,争取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的郑州市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项目,主要新修了22公里旅游道路等,在全区总体形成了一个旅游大环道和东、中、西、南四个区域性的旅游小环道,实现了各景点的互联互通,提升了景区配套服务设施综合服务水平及旅游服务品质,优化了投资发展环境。

在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助力下,辖区内的“农家乐”由之前的48家猛增到现在的170多家,直接新增就业服务岗位500多个,增加群众直接经济收入1000多万元;促进了项目公司直接投入资金5亿元,强力推动全区旅游业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

山村变身“田园城市”

一个地区发展的最终体现,是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打造优质景区、丰富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同时,尖山风景区的居民也享受到环境改善、经济收入增加的“甜蜜”:新密市根据尖山现有的伏羲山大峡谷旅游区、羲皇圣地美景、风能发电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需要,把尖山风景区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相结合,引入社会资金,规划建设杏苑、田种湾、伏羲古镇3个新型社区及尖山移民搬迁社区,着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让山区群众早日过上“比城市更好、比乡村更美”的“田园城市”生活。

其中,杏苑社区和田种湾社区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杏苑社区已完成了211户征迁群众的回迁安置,田种湾社区已完成了63户征迁群众回迁安置。

正在加紧建设的计划总投资7.5亿元的伏羲古镇社区集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新型农村社区和尖山风景区旅游服务于一体,规划建设生态酒店、3万平方米的商业街等,幼儿园、小学、卫生所、金融网点、水、电、路、气、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古镇将重点对入住社区的贫困群众实施精准扶贫,在给予其扶贫政策资金补贴的基础上,再按照建筑成本价为其提供安置住房和门面房。同时,依托尖山风景区旅游业开发建设,规划发展餐饮、住宿、休闲、购物等旅游服务产业,可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问题,确保其“搬得出、稳得住、有活干、能致富”。

特色产业带富乡邻

几年前,尖山沙古堆村王红军和李秋霞夫妇为供两个孩子上学,在离家30多公里的牛店镇开办小餐馆谋生,眼看着近年来到尖山观光旅游的外来游客越来越多,他们毅然回到尖山老家开办了红军农家院,去年收入达10万元;生意越来越好,他们还从附近贫困户雇了服务员,并主动帮助周围贫困群众销售柴鸡蛋、山野菜等土特产。

随着尖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游客对原生态绿色食品的青睐,尖山的土特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尖山风景区充分利用全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探索发展山区区域特色经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种养基地,辐射带动、规范引领群众大力发展土猪、柴鸡林下生态养殖和“密二花”、高山无公害蔬菜、小杂粮种植及柿子醋、山野菜深加工,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年收入。

旅游业开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持续推进,使尖山成为潜力巨大的投资热土;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和持续稳定发展,越来越多的尖山人看到了尖山的无限商机和活力,人员不断回流,搞养殖、搞种植、搞加工、搞销售,开办农家院……在当地党委政府、群众和投资大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尖山,必定更加生机盎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