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ZHENGZHOU DAILY
刘庆邦: 生命有分量了 作品才有分量
孙可: 足球充满 偶然性
室内五人制足协杯今开战 河南冠英队力争最佳战绩
女排全锦赛太仓开赛 河南女排首战开门红
国外票房如何监管
郑港徒步大会招募志愿者
全国武校套路比赛 塔沟弟子摘16金
美网:首日中国“金花”齐绽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刘庆邦: 生命有分量了 作品才有分量

作为省作协主办的“河南省中国作协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培训班”的一项培训内容,昨日上午,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刘庆邦为我省百余名作家带来了题为《生命与文学》的讲座。如何成为一个好作家?如何创作出好作品?他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写作经验娓娓道来。

刘庆邦著有《断层》《红煤》等多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先后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北京市政府奖和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根据他的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得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一个人的写作和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作品是一个作者的生命之歌,生命之舞,生命之诗,它是作家心灵的外化、精神的存在形式。有什么样生命的质量、力量、分量,他才能写出相应质量、力量、分量的作品。”刘庆邦开门见山地说。

在刘庆邦看来,一个作家要想拥有较高的生命质量,他至少应该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刘庆邦解读说,善良是对一个作家最低的也是最高的要求,因为只有自己善,才会发现善、表现善;高贵的心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要求,它和财富地位毫无关系,如果能把人的生命和心灵看得高于一切,那么这个人就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一个作家有了悲悯的情怀,才会关心劳苦大众,才会动感情去写作,“我写作经常会有想哭的感觉,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状态,哭气有几分,灵气便有几分。”而谈到意志力,刘庆邦表示,这个时代很嘈杂,人人都很焦虑,在这种情况下,静下来就很难,这十分考验作家的意志力,“但只有排除外在的和内心的干扰,让自己静下来,才能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创作出好作品。”

“我理解的一个人的生命的力量,主要指的是一个人思想的力量。一个人勤学、善思、独立思考又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生命有力量。”刘庆邦十分推崇鲁迅和史铁生,“鲁迅先生瘦瘦小小,但他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他对国民性的认识和剖析,是我们后来的作家难以匹敌的,我们应学习他独立思考、始终保持锋芒的精神。而史铁生和我同岁,他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即使是在透析的间隙,他有什么想法也会赶快记下来,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他还在思考,这不得不让我们感佩。”

在刘庆邦看来,每个人的生命的分量,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一些经历,比如坎坷、磨难、被误解、被轻视等,是这些经历使这个人的生命逐渐变得丰满而有分量,“比如莫言,他一生受过很多伤害,吃过许多苦,但这些都成为他生命的财富,增加了他生命的厚度,一个作家只有生命有分量了,才有可能写出有分量的作品。” 本报记者 秦 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