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
煤炭去产能敲定目标 两年内关闭5家煤矿
全省今年集中培养万名紧缺技师
咱们定个 班级公约
我市发布空气蓝色预警 建议公众加强健康防护
郑徐高铁票价 最低165.5元
全省高校联合打造 精品在线开放课堂
中俄国际城在郑 将建科技物流港
《慈善法》开启依法行“善”新时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慈善法》开启依法行“善”新时代
河南省第一慈善医院(郑州三院)慈心大爱打造慈善医疗品牌

本报记者 汪 辉 王 治 通讯员 王秋红/文 丁友明/图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开启了我国“依法行善,依法治善”的新时代。今日,我们又迎来了首个“中华慈善日”。今后9月5日,这个普通日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慈心为民,善举济世。作为河南省第一慈善医院,拥有110多年历史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始终秉承“德术并举、敬业进取”的宗旨,弘扬“以人为本、爱在心中”的服务理念,高度关注民生,致力于慈善医疗公益事业,开展了全省最多、最全的慈善医疗项目,为众多贫困患者送来了温暖和希望,赢得社会广泛赞誉,获得郑州慈善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微笑列车优秀合作单位等诸多荣誉。

“贫困患者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开展慈善医疗意义重大。”作为第三届郑州慈善大奖最具爱心楷模,郑州三院院长李安州表示,医疗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慈善法》的正式实施,我国慈善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华慈善日”的设立,将让广大民众迸发出更大的慈善热情,医院将积极携手各级慈善机构,主动担当起更多公益慈善医疗的重任,用百年老院的慈心大爱努力打造慈善医疗品牌。

6亿慈善药品 救助患者81554人次

在郑州三院慈善办公室,收藏着四幅工笔牡丹图。这四幅牡丹的画者是一位83岁老人,只见图中姹紫嫣红、富丽堂皇的牡丹,象征着喜庆吉祥,更满载老人的拳拳心意。

这位耄耋老人姓薛,是信阳市的一名退休职工,因患上非小细胞肺癌,2010年7月被批准为易瑞沙免费领药患者,每月来郑州领药。

2013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河南区发药点移至郑州三院以来,老人深深感受到了医院慈善发药点人员对她的照顾与关怀,每次来医院都能得到热情的接待、周到的服务。为表感谢,这位深爱国画的老人用心画了四幅牡丹图赠送给郑州三院慈善办。

薛老的故事,只是3年来该院援助众多患者的缩影。郑州三院院长李安州表示,自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落户以来,该院已经累计为患者发放价值6亿元药品,受益患者81554人次。

“河南区发药点,医院共负责格列卫、达希纳、恩瑞格、多吉美、易瑞沙、拜科奇、万他维、倍泰龙等8种药物的发放。”该院慈善办主任李卫国介绍,这8种药物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胃肠道间质瘤、肺癌等疾病的靶向药物,价格极其昂贵,通常一盒(一个月量)就要近2万元,普通患者家庭根本无法负担。”

“根据国家政策,药品援助项目对符合药品适应症的低保患者直接给予赠药,对于已经使用此类药品进行治疗并获得显著疗效,但因经济原因无法继续接受治疗的晚期患者给予救助。”李卫国解释说,中华慈善总会负责赠药的患者申请审查,组织项目注册医师进行医学检查评估,河南省慈善总会负责赠药发放。

“以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胃肠间质瘤的格列卫为例,以一年为周期,患者自费使用3个月格列卫药品,经项目审批通过后援助9个月格列卫药品。”李卫国表示,8类药物各自有不同的具体救助标准,患者可到医院慈善办咨询了解。

致力抢救听力

让失聪儿童听到花开的声音

10岁的谷修源,是商丘市睢阳区聋哑学校学生,10年前被父母遗弃,被商丘市睢阳区谷楼村的谷长江收养。谷长江今年78岁,老伴76岁,无儿无女,没有经济来源,全靠低保维持生活。

今年5月底,郑州三院通过走访了解谷修源的家庭情况后,决定携手爱心人士为孩子免费植入人工耳蜗。8月3日,该院将谷修源等5位患儿接到医院实施免费手术。

“对于先天性耳聋的患者来说,人工耳蜗越早植入越好,两岁之内植入耳蜗,不需要语言训练,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形成语言能力;而在3~5岁植入,就需要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该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主任张智风介绍,自2012年开展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术以来,该科已为近500名聋儿实施了植入手术。

早在2013年9月,我省就将人工耳蜗植入、双侧重度感音性耳聋列入大病救助项目,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最高补偿限额为6.8万元。从2015年开始,新农合又增加了二次报销政策,新农合患儿只要自付1.77万元,即可植入人工耳蜗,开启“听力之窗”。

“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前来就诊的患儿家长对救助政策一无所知,一些符合手术条件的孩子,因年龄原因错失救助机会,不得不承担高昂手术费。”张智风说,为了让更多的聋儿家庭了解救助政策,把握治疗时机,让孩子早日回归有声世界,作为河南省新农合大病救助的“农村贫困聋儿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定点医院”,该院启动了覆盖全省的“与你牵手有声世界”大型聋儿救助工程。

自2016年3月开始,郑州三院开始派出专家和设备、车辆,对全省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儿进行旨在抢救听力的义诊筛查活动。目前,该活动已深入郑州、周口、商丘等市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义诊筛查活动,目前已为40多名聋儿免费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

“让更多聋儿获得康复的机会,适应并提高生存能力是我们的责任。”李安州表示,利用两年的时间,医院将走遍全省14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力争让所有符合手术条件的聋儿都能够走进“有声世界”。

“善行绿城”项目

向贫困癌症患者伸出关爱之手

宫颈癌患者徐某是位单亲妈妈,不幸的是,2005年被查出宫颈癌,2009年又发现“左肺癌”,2010年还被查出脑转移和骨转移。

徐某的儿子有智力残疾,本人又患病多年,经济状况很差。郑州三院得知她的情况之后,积极为她申请了“两癌”慈善救助,并尽可能地减免了医疗费用,还介绍她加入市抗癌协会,鼓励她与病友多沟通,共同抗击癌症。2013年,经检查她的脑转移灶和骨转移灶都奇迹般地消失了。在大家的关怀和鼓励下,徐某现在正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

徐某是幸运的,和她一样,今年以来,该院开展的“两癌”救助活动已经救助130余例肿瘤患者。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肿瘤患者,郑州市慈善总会、郑州市妇联在郑州三院设立了“善行绿城”慈善救助项目。该项目分为“善行绿城”之“关爱女性”——两癌慈善救助和癌症慈善救助两部分。救助对象分别为患有乳腺癌或宫颈癌的女性贫困患者,以及患有肺癌、肝癌、肠癌、胃癌的贫困患者。

李卫国介绍,贫困两癌患者和贫困肺癌、肝癌、肠癌、胃癌患者,提供本人身份证和低保证、低收入证或贫困三级证明、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分别向所在地妇联和郑州市三院慈善业务科提出申请。通过审核的贫困患者到定点救助医院(郑州市三院)进行治疗,医疗费经民政、新农合、社保等报销之后,由医院财务科负责对个人承担费用按规定金额由慈善项目资金予以50%的报销,最高救助10000元,每人每年限救助一次。

此外,为了帮助更多的患者,2015年10月在110周年院庆之际,注资300万元联合郑州市慈善总会成立“郑州市三院医疗慈善救助基金”,对贫困癌症患者进行慈善救助,凡是河南省范围内的贫困患者住院治疗自费部分每人每年最高救助5000元。

防治关口前移

城市癌早诊早治受益广大市民

作为郑州市肿瘤医院、郑州市肿瘤防治研究所,2013年起,郑州三院还承担了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问卷筛查项目,针对城市高发的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五大类癌症,持续对郑州市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免费筛查。

据悉,项目筛查对象为年龄在40~69岁之间的郑州市户籍常住人口,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精神疾患,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问卷调查者。符合条件的居民,可在所在辖区选择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本项目。在自愿填写完成问卷调查后,经数据分析,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可前往定点医院接受相关癌症的免费筛查。

民生服务无止境。今年,该院又联手郑州市中医院,承担了本市2016年中西医结合结直肠癌高危评估筛查干预服务项目。据悉,该项目为郑州市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由该院牵头,联合金水区、中原区等8个县市区40家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筛查对象同样是年龄在40~69岁之间的郑州户籍常住居民,在所在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初筛,初筛的疑似患者将前往该院或郑州市中医院进行复筛。

李安州说,医院承担的两项筛查工作,目的都是在于发现早期癌症和病变,实施干预措施,使癌症防治关口前移,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百年薪火传承

致力打造慈善医疗品牌

110多年来,郑州三院人始终不忘悬壶济世、乐善好施的医院传统,代代薪火传承,慈善助医名声越发响亮,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受到了省市慈善机构及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

2007年,该院就被确定为中华慈善总会“国际微笑列车”项目定点医院,免费为唇腭裂患者开展手术治疗,9年来共为5000余例唇腭裂患者进行了免费修复,手术成功率达100%。

作为我市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项目定点医院,该院还为全市具有郑州户籍、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让众多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

地处火车站与二七商圈繁华地段,作为市委、市政府指定的无主病人定点救治医院,该院处于救治无主病人的前沿阵地。

该院急诊科科长马婉嫕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我们是救治无主病人的第一个关口,医院的所有无主病人,都是通过急诊科来到医院的。”医院不仅为无主病人治愈疾病,甚至还千方百计为他们找寻家人。

2014年4月,急诊科接120指令从火车站广场接回一名昏倒在地的86岁无主病人。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医院还通过各种渠道为他寻找家人。让人又惊讶又感动的是,医院竟为老人找到了18年未见的女儿,使得他们骨肉团聚。

这个感人的故事在郑州三院并非孤例。多年的急救工作中,马婉嫕已数不清救治了多少无主病人,她总是亲自带领年轻医护人员不怕脏不怕臭,为流浪乞讨人员洗漱喂饭,从家中为他们取来御寒衣物,精心检查及治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先后帮助数名老人及儿童寻找到失散多年的家人,先后诊治照料多名临终的无主患者,让他们在离开人世前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及尊严,多次受到市紧急救援中心的表彰。

中原腹地,厚德载物。从仁医胡佩兰到陇海大院,再到“王宽家”……郑州这方沃土,孕育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滋养着宽容包容的人文精神和互助友爱的人文情怀,传承着崇善向善、温暖大爱的优秀美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慈心”是百年老院——郑州三院的院训,“善心”是郑州三院人最热的温度,对于河南省第一慈善医院来说,慈善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李安州表示,《慈善法》开启了依法行“善”新时代,今后医院将依法扶危济困、披荆斩棘、持续创新,努力打造慈善医疗品牌,让更多的困难患者得到及时救助,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大爱郑州做出更大贡献。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