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1
商都钟鼓
散文
知味
宋子牛
新书架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知味

豆虫的美味

陈树庆

酷夏暮秋,豆虫是家乡人最美味最喜欢吃的昆虫小吃。

豆虫,是学名豆天蛾的幼虫,也是生长在豆秧上的一种害虫,以吃豆叶为生。在我的家乡,有一望无际的豆田,到了夏季,豆子杆壮叶茂,豆田里的豆虫也悄悄地生出来,吃着肥美的豆叶,迅速长大。那时候庄稼几乎不打农药,特别容易招致虫害。当看到豆叶只剩下筋络,像一张张小小的蛛网摇动着阳光和风,就到捉豆虫的时候了。

豆虫喜昼伏夜出,太阳一出来,就准时潜伏于豆叶下,由于躯体呈豆叶一样的青色。所以,当它停止蠕动时,不用心是很难发现的。捉过豆虫的人都有经验,哪里有豆虫,看豆棵底下就知道有没有,豆棵底下有虫粪,说明附近豆棵上肯定有豆虫,而依据虫粪的大小可判断出豆虫大小。因豆虫白天躲在叶子背面,需用棍子翻查豆叶,才会发现。豆叶翻过来,只见豆虫牢牢攀住叶柄,高昂着头,似在闭目享受饱食后的惬意。一天之中早傍晚是豆虫吃食最猛的时候,扁平的硬足牢牢夹住叶柄,昂起绿豆大小的脑袋,嘴巴一起一落,刀切瓜菜般一缕缕一丝丝吃下去,风卷残云般把一片叶子吃完。成年的豆虫食量很大,一晚上甚至能吃光一株黄豆所有的嫩叶。

捉回来的豆虫用剪刀逐个把头部剪掉,再拿筷子从其尾部一穿,整个豆虫就从里到外翻开了。这时,用清水把体腔内没消化掉的豆叶碎屑冲净,用菜刀剁碎后伴着红辣椒爆炒,刚出锅的豆虫,绿里透白,白里嵌绿,闻则香气袭人,垂涎三尺,其中还掺杂着一丝豆叶的清香气味。用煎饼卷起来,你可以吃到脑门冒汗、肚子圆胀,也舍不得停下。

豆叶渐黄渐落的时节,豆虫也呈现土黄色,浑身圆滚滚的,肚里的脏物早已排泄殆尽,青豆叶的气味少了,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却特别高,每蠕动一下似乎都能挤出油来,正是最为美味可口的时候。这时的豆虫正顺着叶柄枝干,颤颤抖抖曲曲折折而小心地往下爬,奔向地面要下蛰了。豆虫好吃,但不会自己跑到餐桌上,要得到豆虫,需要到豆田里去刨。带上小篓和小镢,到豆田里刨豆虫,是许多农村人干过的营生。心急的孩子们从土里把豆虫刨出来,甚至来不及带回家,就在田野里点火把它烤来吃。豆虫在火堆里变大,变直,浑身“吱吱”冒油,香味也扑鼻而来,一口咬下去,唇齿生香,很是过瘾。刨回来的豆虫洗净后剪去头,用筷子顶住豆虫的尾部翻过来,用手剔去脏物,在清水里清洗下。择好的豆虫,用刀剁细,加上鸡蛋和大葱,用棉籽油爆锅,片刻就炒好。那种糯糯的、绝顶鲜美的滋味,是用味精等任何调味品都调不出来的。也可把豆虫油炸来吃,做法简单,味道也极佳,炸出来的豆虫金灿灿、香喷喷、脆生生,外黄里白皮焦肉嫩,吃起来香脆清鲜,那味道至今难忘。每逢给豆田翻地的时候,在犁铧的后面总有小孩步步紧随,发现新翻的土块里有漏网的豆虫就立刻捡起。有些地方,又把豆虫叫作“豆丹”,可见是种很好吃的东西。

近些年,家乡大片的黄豆地消失。即使偶尔还有一片豆田,由于大量的农药化肥的滥用,已不见豆虫吃豆叶,更不见掘地挖虫的情景,豆虫之类的东西也再无口福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