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特色爱卫工作领先中西部地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爱卫城管深度融合 城乡创建全面飘红
郑州特色爱卫工作领先中西部地区
清理小广告不遗余力 开展“清凉夏日”夜市烧烤集中整治行动 公共场所实施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文/图

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足以因世事变迁而让一些东西灰飞烟灭,也可以因千锤百炼使一些事物历久弥坚。

郑州市2006年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并分别于2010年、2014年两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届满重创。十年来,郑州市爱国卫生工作经历了从创卫成功的辉煌到蝉联桂冠的喜悦,从主城一枝独秀到城乡全面飘红,从机构改革的阵痛到深度融合的新生,郑州市爱国卫生工作始终坚持强化“核心、组团、科学、复合、法制、创新”六大理念,保持了爱国卫生工作走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前列。

“四不一争” 树起中西部地区创卫一面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需要持续不断的人员、资金投入和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绝不能在创建成功后停步不前,甚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为此,时任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全国爱卫办负责人白呼群在郑州国家卫生城市颁牌大会上提出了“四不一争”(机构不能撤、队伍不能散、经费不能少、力度不能减,争取成为全国的一面旗)的殷切期望。

十年来,郑州市按照“四不一争”的要求,从国际商都建设大局出发,以为群众创造整洁优美生活环境为目标,持续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大事来抓。在机构改革的大形势下,市爱卫办始终坚持从“有人、有能力、有条件、有事干、有力度” 等 5 个方面,加强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切实提高爱卫办的竞争力、影响力,确保爱国卫生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目前,市爱卫办为正县级规格,人员编制增至33人,下设6个处室(综合处、城区卫生处、县〈市〉卫生处、宣传教育处、病媒生物防制处、纪检监察室),在全办开展了党组成员“每周一讲”、全体人员“每月一本书”、日常工作“每周一评”、爱卫知识“每日一学”的“四个一”学习机制,并形成制度;市财政将爱国卫生和创卫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并逐年递增,做到了办公室、人员、工作车辆、设备、制度五到位;主动作为,积极推行病媒生物防治市场化,“十二五”期间,市、区两级共投入资金5343万元,解决了公共环境无人管的问题;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投入5209万元开展以改厕、垃圾中转站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市级投入专项资金 1.1 亿元,各区(管委会)每年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狠抓国家卫生城市薄弱环节集中整治;强化考核,建立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爱卫办为主,决策考核以市级为主,组织实施以区(县市)级为主,检查评比以办事处(乡镇)为主,市民动员以社区(村)为主的爱国卫生工作体系。经过全市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成功保持了“机构不撤、队伍不散、经费不少、力度不减”,爱国卫生队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持续在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协调、解决问题方面发挥作用,初步形成了“有人、有能力、有条件、有事干、有力度”的郑州市爱国卫生工作特色,吸引全国近百个城市先后前来考察学习,在中部地区树起了一个先进典范。

完善制度 实现爱国卫生工作长效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按照依法行政的精神,我市不断强化“法制”理念,出台了一系列爱国卫生规章制度,让爱国卫生工作有法可依。

首先,在国务院、省爱卫会制定了《意见》后,我市及时制定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各级各部门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或部门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中加以实施。其次,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郑州市除四害管理办法》《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郑州市无烟单位评审与管理办法》《卫生先进单位、卫生居民小区、卫生村管理办法》《卫生镇乡管理办法》《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管理办法》等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法规规章。出台了《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和提升省会城市管理的若干意见》《郑州市城市管理标准手册(试行)》《关于依法治理占道经营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有效调动了基层干部和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结合《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监督问责机制,确定了考核体系和标准,确保了爱国卫生各项工作有法可依,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为了深化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我市不断强化科学管理理念,通过 6 个方面的创新突破,使爱国卫生运动实现了日常管理制度化、长效化。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全面整治向重点整治转变,从突击整治向加强日常管理转变,从条块结合向以块为主转变,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逐步向市场化管理转变。二是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市区两级财政投资购买服务,四害密度全面达标,建成区鼠、蝇、蟑螂密度均达到B级,蚊密度达到C级,重点行业和单位防蚊蝇和防鼠设施合格率≥95%。三是健康教育网络化,抓好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球洗手日、爱国卫生月以及传统节日等5个节点,有效形成了360 度健康教育网络,受教育群众近 400 万人次,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12%。四是城区卫生精细化,突出薄弱环节开展治理,卫生城市各项指标稳步巩固提升。五是县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常态化,形成了五位一体管理体制。六是爱卫会成员单位管理目标化,坚持实行半年考核制度,促进部门爱卫工作相互协调,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目前,爱国卫生组织网络、科学管理体系日臻成熟。

针对爱国卫生工作与城市管理部分交叉重合的特点,郑州市不断强化爱国卫生和城市管理工作“复合” 绩效考核理念。在坚持市爱卫办独立组织爱国卫生杯及流动红旗评比奖励,县市区多点支撑督导考核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两个深度融合”,即市爱卫办与市精细办、城考办深度融合,市爱卫办主任兼任两办常务副主任,负责两办的日常工作;市爱卫办成立 7 个督导组,直接参与两办的督导检查工作,具体负责爱卫办自身业务的督导考核;城区卫生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县市卫生与城乡管理考核成绩相融合,考核成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管委会的年度绩效考核中,有力地推动了爱国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精细管理 提升爱国卫生工作水平

随着郑州国际商都建设的推进,目前郑州市的工作重点已由“以拆开路、以拆促建”向“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新阶段任务转移,提升爱国卫生工作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迫在眉睫。为了全市人民的期望,郑州市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持续发力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爱国卫生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国际商都靓丽容颜。

从2011年起,郑州市启动城市管理整治提升工作,积极探索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工作新方法。2015 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圈定《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管理难度大、易反弹、与市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突店经营、垃圾乱堆乱放、小广告乱发乱贴等“四乱”问题,成立“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办公室”,集中相关市直部门、各区(管委会)、特别是乡(镇)办的力量强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攻坚战。同时在全市10个区(管委会)推行了“三室一庭”(执法公证服务室、法律援助服务室、公安警务室、城管巡回法庭)城市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了以乡(镇、办)为主体的考核奖惩推进机制,严格兑现对优差乡(镇、办)的经济奖罚及落后办事处党政一把手约谈制度。活动开展以来,共约谈办事处200个,其中29个办事处被黄牌警告,罚款3530万元,各类影响爱国卫生和城市管理的突出问题较整治前明显减少:2016 年较 2015 年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下降 51.15%,占道经营下降 85.74%,市容环境问题下降92.33%,小广告乱发乱贴现象下降 69.33%,社区楼院卫生问题下降33.52%,各类市场卫生问题下降37.84%,“六小”卫生问题下降 47.42%,建筑(待建、拆迁)工地环境问题下降 65.29%,城市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市容环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围绕大气环境治理目标,狠抓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渣土车治理、积存垃圾有偿清运、增绿改绿补绿等工作。其中,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共投资10亿余元,整治建筑工地2528项,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各类问题9批,绝大多数建筑工地基本达标;把全市84家清运公司重组整合为23家,3000多台渣土车重新进行了密闭改装并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全部实行了规范化运输,推广新型能源车辆400余台;引入“以克论净”称重考评机制,主次干道每平方米积尘根据季节最多不超过25克,最少不超过10克;对市区四环以内积存垃圾实施有偿清运,由市财政依照不同路段,分别核减财政供给责任单位有偿清运实际费用15倍到 30倍的财力。6年来,共有偿清运积存垃圾22.53万立方米,核减各责任单位经费近 2.5 亿元,基本清理了三环以内积存垃圾,净化了市容环境;以生态廊道建设为先导,提高城市绿化水平。2012年2月以来,按照“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的理念实施“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已建成生态廊道24条(段)、345.47公里,累计完成绿化 3215.97 万平方米,切实改善了生态质量和出行环境,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5.3%、40.1%和11.8平方米,分别高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4.3%、4.1%、2.1平方米。

拓展延伸 城乡环境卫生全面改善

车辆日间洒水作业保障辖区道路洁净

城市主干道两侧设置的新型护栏

2006年我市建成区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后,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持续发力,坚持城乡一体,不断拓展延伸爱国卫生工作范畴,推动卫生创建向县(市)、镇(乡)延伸,有效促进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全面改善。

倡树爱国卫生工作“组团创建”理念,把县(市)作为重点,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创建,基本实现我市县(市)卫生城市一片红;把镇乡作为主阵地,多措并举,目前81%的镇(乡)创建成不同层级的卫生镇;把村作为承载地,突出解决垃圾、厕所问题,创建卫生村800多个,明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组团创建” 理念提高了全市卫生城镇创建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卫生城市成果的辐射力和承载力。

2008 年以来,持续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纳入为民办的“十大实事”,以城乡环境清洁活动为抓手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着力构建“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市考核”“五位一体”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按照不留死角、不留空挡的要求,每个村都组建一支保洁队伍,每户农户至少配备一个垃圾桶,每50户左右配备一名保洁员,通过整合,目前由各级财政支付工资的镇、村两级清扫保洁人员达到 1.6 万人,实现了垃圾组保洁;市爱卫办推动各县(市)建造地坑式中转站和高标准压缩式中转站2258座,发放奖补资金 1071万元。县(市)、镇(乡)财政为每个行政村配备垃圾收集桶(池)9万余个,实现了垃圾村收集;全市农村共配备垃圾运输机动车 2098 辆,确保了垃圾镇(乡)转运;按照“一县(市)一场”标准,每个县(市)都有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由县处理;同时积极探索“市考核、县督查、镇督促”的市、县、乡三级日常督导考核、严格落实奖罚机制,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市考核。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创卫成功后十年来的巩固提升,我市已初步建立了郑州特色

的长效管理机制,各项工作走在了中西部前列。爱

国卫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备战2017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进一步强化城市卫生日常管理,营造更加美好的市容卫生环境。同时积极探索启动“健康城市”创建工作,打造国家卫生城市升级版,为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加快推进郑州国际商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