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泰山步云桥 刘宝纯
告别 ——送诗人马新朝
杂鱼记
“冰川”情结
《美国葡萄酒领袖产区 ——纳帕和索诺玛》
秋的恋歌 旷野游子 摄影
马戏史话
萨尔茨堡粮食胡同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马戏史话

陈永坤

马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其中提出了驾驶马车配合音乐节奏行进时要注意的事项。到了汉代,桓宽著的《盐铁论》中,便正式有了“马戏”这个名称。

汉代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里,提到了“百马同辔,骋足并驰”的马戏表演场面。在山东省沂南出土的汉墓石刻《百戏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位女艺人在两匹飞奔的马上,做“大站”“倒立”动作,手里还挥舞着大刀、钩镰枪等兵器,下面一匹装扮成龙的马驮着一个图卷,顶端有个小演员正在舞弄长竿。

到了魏晋南北朝,北方流行一种称为“猿骑”的节目,演员化装成猿猴在马上表演种种技巧。《魏大飨碑》中记载有“戏马立骑之妙技”。《三国志·魏志·甄皇后传》裴注引《魏书》也记载“(甄后)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旨上阁视之后独不行。”马戏的表演在民间已十分普及。从画像石及其他绘画资料中可以看出汉代的马戏。

唐代的马戏技巧则更加丰富多彩。他们会口衔酒杯起舞,能做跳高台、穿刀剑等惊险表演。此外,还有专门为马戏伴奏的乐曲《倾怀乐曲》等。又据《旧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过生日时,常常表演马戏,花样百出。在历史画卷《便桥会盟图》中,可以看到,演员不仅在马上奏乐,而且倒立在马上,脚上蹬竿,竿上又有一人倒立。这样的表演技巧在今天看来也属高难动作。

宋代的马戏发展到成套节目的表演,除“大站”“倒立”之外,还有“攀鞍上马”“跳马”“跨镫”“飞仙缚马”“镫里藏身”以及马上耍大刀、举重等。有个叫“巧射”的节目,更为精彩。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叙,骑射手把一个彩绳拴连着红绣球抛在地上让马拖着跑,许多骑马的射手,追赶滚动的球体射击,十分热闹。又有一种是骑在的马上,用“弓弩”射插在地上的柳枝,技巧更加精密准确。

元代以后,北方骑术在全国广泛传播,表演的规模也更大了。如明代彭时的笔记所载:“弛骑呈艺于马上……腾掷、矫捷……人马相得,如此者数百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