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民生“清单”暖民心
省文明办调研组 指导我市创文工作
贾鲁河综合治理 月底将全线开工
五大产业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喜迎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郑州:民生“清单”暖民心

加强党的建设 领航郑州发展 迈向国家中心城市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十二字方针

系列报道之

(上接一版)未来,郑州将着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要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真正形成更为普惠的公平教育。

“五险合一”扫除后顾之忧

民生问题是动态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民生问题也是渐进的,新的时期有新的诉求。

多年来,郑州市社保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更被誉为“郑州模式”。然而,随着社保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原有社保经办模式开始渐显局限。因为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保险种都有各自专属的经办机构,并且每个经办机构执行的参保登记流程有所不同,办理缴费手续也较为复杂,给参保单位和个人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从源头解决问题,201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改革社会保险经办体制,实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市级统筹,将养老、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基数、统一征缴,由市级统一进行管理。经过3年努力,截至2015年年底,郑州已基本实现“五险合一”,从根本简化参保单位及个人参保流程,有效消除选择性参保、重复参保、漏保等问题,充分保障劳动者切身利益。

社保是民生之基,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福祉。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高水准的社保服务,我市还调整、完善了一系列社保政策: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统筹报销额度调高,门诊慢性病范围扩大;城镇困难企业退休职工纳入职工养老保险范围;“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目前,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99.5%,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扫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享受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幸福生活。

让城乡居民共享“惠民果”

民生,和百姓的心连得最紧、贴得最近。没有了后顾之忧,郑州人的幸福感已化为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

改善民生,不是口号,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真金白银的财政投入。为了能让百姓更多地分享城市发展成果,政府财政天平向民生倾斜再倾斜。数据显示,5年来,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累计2889亿元,年均增幅达26%。这些不断增加的财政支出如同阳光雨露,滋润着甘甜的民生之果。

就医是民生之急,2012年,郑州市启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工程;2013年,全市推动居民健康档案、病历和诊疗信息共享,方便群众就医;2014年,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增床位3362张;2015年,“郑州片医”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困难群体是城市的弱势群体,也是政府最关注的群体之一。从2012年到2015年,省会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40元提高到5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90元。

与此同时,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也由1080元提高到1600元;34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精准扶贫使得24.5万扶贫对象已有20.6万人实现脱贫……

数字无声,却处处蕴含“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

光阴荏苒,城市的面貌在变,市民的生活在变,始终没变的,是郑州人的笑容……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