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郑州:强基固本激活力
深化“公交优先”理念 倡导市民绿色出行
实施众创空间倍增工程 3年建成200个“孵化器”
大学生服务基层助学贷款符合条件可申请财政代偿
勇夺四金两破世界纪录 我省六残奥运动员凯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强基固本激活力
我市基层非公党建工作涌现出不少全国叫得响的先进典型(资料图片)

郑报融媒记者 孙 娟 文 马 健 图

喜迎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加强党的建设 领航郑州发展 迈向国家中心城市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十二字方针

系列报道

核心提示

郑 旗

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会议将总结市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确定郑州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总结梳理郑州近年来党建引领发展的举措成效,展示郑州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坚持以国际商都为统揽,以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为引领,以“三大一中”为路径,以开放创新为动力,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协调推进,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步伐,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方针方法,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开放创新、生态环境改善和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郑州迈向国家中心城市,本报推出“加强党的建设 领航郑州发展 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系列报道,今日刊发“基层组织建设篇”。

金秋时节,绿城郑州务实重干,市、县、乡、村各区域各行业处处闪动着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穿梭大街小巷访民情、解民忧,有的挥汗如雨奋战在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有的深入田间地头帮扶村民脱贫攻坚,有的工作在新兴产业前沿助推产业升级……

基层党组织变强,党员队伍变优,群众生活变富,全市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生动场景,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

这五年,郑州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城市排名中晋位升级,辐射力、吸引力等软实力步步高涨,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奠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初步实现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阶段目标。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抓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为实现“两个率先”、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从严治党责任落地生根

只有责任到位,管党才是真管,治党才能真严。

近年来,我市层层传导压力,突出从严治党这条主线,强化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和改革导向,推动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发力。

——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市委常委会研究党建工作议题每年占到一半以上,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全市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的生动局面。

——党建责任体系持续完善。制定出台《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责任台账,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市11个县(市)区委书记、4个开发区党工委书记、185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开展层层述职评议活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更加自觉,全市大抓党建、大抓基层的氛围日益浓厚。

——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强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八项规定、严肃党的纪律、排查作风之弊,解决了一批“四风”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集中“补钙”“加油”。

——党员干部队伍活力激发。选派426名第一书记,组建187支群众工作队,蹲点下沉抓扶贫;在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一线,组建党员突击队,靠前指挥、克难攻坚;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引导上万名党员干部投身扬尘治理、黄标车治理中……通过各种载体,让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国际商都建设凝聚了力量。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在郑州已经形成良好态势。

强基固本激发基层活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

近年来,郑州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坚持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一套套固本强基“组合拳”频频打出,全市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不断跃升。

——开展晋位升级活动。强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每年按10%的比例倒排滚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持续开展“分类定级、晋位升级”活动,全市91%的基层党组织实现了晋位升级。

——构建党建网格体系。依托网格化模式,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以村组、街区为单位成立网格党支部4630个,在联户、楼院成立网格党小组18089个,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职能延伸到基层每个“神经末梢”。

——建强基层骨干队伍。精心组织村(社区)换届,选出了一大批素质优良、群众公认的村(社区)干部;对基层干部开展轮训,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举办“党员大讲堂”,新建“红色网络教育家园”339家,广泛设立党建网站、党务通、党员QQ群等,扩大了郑州党建工作的影响力美誉度。

——强化基层党建保障。按照每个社区3万元党建经费和20万元服务群众经费、每个村2.4万元办公经费和2万元服务群众经费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三级抓村”机制,制定《郑州市农村干部激励保障办法》,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启动“阵地建设年”,全市村(社区)活动场所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了80%。

——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近年来全市村(社区)累计民主决议事项7018件。依托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组团式服务、民事代理、“党员奉献日”等系列活动,全市基层党组织为群众代办事项达到30万件。

队伍气象一新助推发展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

(下转二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