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ZHENGZHOU DAILY
铭记红军丰功伟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六部门联手打击 电信网络诈骗
交通的未来趋势:绿色、智能
行业大咖论道绿城 把脉新能源汽车发展
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全国开展一年专项行动
亚投行总部大楼 正式落户北京
开辟基层一线职称评聘“绿色通道”
乒乓球亚青赛 河南小将创佳绩
四川接连发生 4.9级5.1级地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交通的未来趋势:绿色、智能
聚焦 首届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峰会
首届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峰会暨河南新能源汽车展览交易会为期3天,作为我省首届新能源车展,此次展览面积达18700平方米。 本报记者 宋 晔 摄

昨日下午,我市首届新能源峰会主题沙龙在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与会企业家代表和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智能驾驶和绿色交通两大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智能=更好的用户体验

最近几年智能驾驶为什么如此热门?海马汽车副总裁郭振甫说,要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必须通过共享的方式。智能驾驶不仅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移动空间智能化,还能让人们在自由出行的同时,享受到各种期望中的服务,所以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智能驾驶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每个汽车厂商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储备。”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郑天保介绍,奇瑞从三年前就启动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工作,目前也正在进行点到点无人驾驶的尝试。奇瑞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前瞻技术研究院,针对汽车自动避险、自动变道、自动巡航等概念进行研发。

智车优行联合创始人陆伟表示,自动技术只是智能驾驶的一部分,其更重要的部分应该是人性化的服务。他说:“何为智能呢?智能应该是用户在使用后收获的好体验,就像手机一样,都是一样的手机,但是具体功能和使用体验是不一样的,更好的用户体验就能带来更多的消费者。”

绿色交通产业链仍待完善

与会企业家代表认为,绿色出行首先应该是一个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概念。郑州工信委党组副书记刘延龄说,郑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推广政策,是以政策鼓励推广应用,再通过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他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兴事物,科技含量高,竞争也不再是原来传统的竞争方式,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必须结合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新型竞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产业化发展。

郑天保说,发展新能源车辆,受益者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有益于改善环境,有益于企业科技创新,而且新能源车辆的使用成本较低,对于消费者也是有好处的。他认为,新能源车辆是一个朝阳行业,不过目前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比如说充电设施没有完全普及;技术方面也有待提高,比如续航里程还达不到很多用户的要求。政府、企业应该通力合作,改变这些不利因素,逐步培养群众的消费习惯,让更多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郭振甫认为,目前新能源车辆的补贴政策还有很多的改善空间,比如说不要单纯地对购买环节进行补贴,而是根据运营里程进行补贴,“补贴的宗旨,应该是引导技术进步,而不是简单低层次的重复建设,这个问题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

专业车辆需要“绿色未来”

目前在我市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辆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各种公交运营车辆6221台,其中新能源车辆为4017台。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副总经理姬鸣介绍,公交使用新能源车优势比较明显,首先是线路比较固定,行驶里程也相对固定;其次公交场站建设充电桩比较方便,所以有利于新能源车辆的推广。

那么在我市其他行业中,新能源车辆还有哪些待拓展的领域呢?

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表示,现代物流是郑州的支柱产业,物流车其实最需要用新能源车,因为新能源车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不过目前受政策、技术限制,物流领域新能源车辆的推广还相对滞后,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宇通重工技术总监马勇表示,宇通重工在新能源环卫车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借助于客车新能源的技术平台,共开发了保洁类和转运类两大车型,很多款产品,目前在深圳、南京、石家庄、邢台等城市都在广泛使用。专业车辆对于续航能力、充电设施、用电安全等有着个性化的需求,宇通重工借助客车的资源平台,也在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本报记者 聂春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