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未来5年郑州科普人才将达10万人
易地扶贫搬迁 : “搬”来安居乐业新生活
国务院安委会巡查组 在我省巡查安全生产
前三季度全省生鲜进口货值破亿元同比增六成
政银担企对接活动融资超千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易地扶贫搬迁 : “搬”来安居乐业新生活

本报讯 (记者 武建玲)今年10月17日是全国第三个扶贫日。记者近日来到省级贫困村登封市唐庄乡范家门村采访,以原有村子为基础打造的一个景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计划明年五一迎客。数公里外,村民的新家安在统一规划建设的玉溪社区。

住进新家的范家门村民生活咋样?“小区的环境好,附近就有学校、超市、卫生院,生活真方便。”村民李雪峰告诉记者,“村里不少人在附近的产业园上班。俺家今年种了2.5万袋香菇,忙完自家的活儿还可以去景区的工地打工,一家人的年收入有3万多块钱。”

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时,该如何改善这部分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将其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改变其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成为一种选择。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郑州特色的脱贫攻坚路子。

2013年,我市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决定对不适宜居住地区贫困群众全部搬迁,并将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提高到户均4 .5万元。同时明确,按照新型农村社区“五通七有两集中”建设标准规划建设搬迁住宅,为搬迁群众营造宜居环境。

在政策推动下,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如火如荼展开。2013年至2015年,全市共规划建设了登封君召雨露社区、新密袁庄扶贫搬迁社区、新郑具茨山社区、荥阳古城社区、上街五云中心社区等20多个扶贫搬迁社区,搬迁群众近10万人。

把贫困农民搬下山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搬迁群众有活干、有钱挣、能发展、快致富才是关键。

我市高度重视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以提高搬迁群众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为重点,全方位拓宽贫困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积极推动迁出区土地流转,让搬迁群众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我市鼓励搬迁地区加快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搬迁群众享有相应的土地流转全部收益。在此基础上,市、县财政对将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的农户给予资金奖补。

加快社区周边产业园区建设,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目前,郑州市几大搬迁社区周边均配套建设了产业园区。中牟县刁家乡规划建设了2.5万亩现代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目前一期近万亩的农业园区已经建成投产,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使付李庄社区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积极发展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让搬迁群众通过从事乡村旅游服务增加收入。2014年以来,我市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资源开发兼顾的原则,对全市贫困山区进行综合开发,推动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累计投入3亿元,重点打造了新密尖山风景区旅游扶贫、登封唐庄“世界心谷”、登封大熊山革命老区旅游扶贫、荥阳市“世外桃源”、新郑市“杏福时光”等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