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ZHENGZHOU DAILY
豫剧《程婴救孤》走进美国
我省两位曲艺演员摘“牡丹奖”
“牡丹”花开“梅”枝头
大华书画院浓墨颂盛世
文艺扶贫 名家荟萃
生命 友谊 成长
研讨会解读先锋文学
明星艺术学校落户郑州
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牡丹”花开“梅”枝头
——访河南坠子名家陈梅生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我是从河南商丘的演出现场来领奖的,也是带着为基层群众演出后的兴奋心情来领奖的。从基层到殿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是根、是魂。”站在第九届全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的颁奖台上,郑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省级非遗传承人、 河南坠子名家陈梅生动情地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梅生能摘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绝非偶然。

“1986年,我从舞阳考入天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正好赶上素有‘郑州三刘’之一的河南坠子大师刘宗琴到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教课,我很荣幸地跟随刘宗琴大师学艺。”陈梅生向记者简要介绍了她的从艺历程:1990年,她毕业后分配到河南曲艺团,又和老师在一个单位,为她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条件。自1986年至2015年,她整整追随了刘宗琴近30年。业内专家评价,陈梅生“很好地继承了刘宗琴大师热情奔放、字正腔圆、以情带声、表演细腻的艺术风格,深得真传。”

在艺术追求上,陈梅生一贯坚持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她在坚守河南坠子阵地的同时,大胆跨界,上演话剧《老汤》、相声剧《幸福秘诀》、中国首部百集瞬间喜剧《家家有本快乐经》等作品。

“每一次涉足不同艺术领域,都能从中汲取更多、更好的营养,把这些丰富的营养用来滋润我的河南坠子,让我的‘本职’表演更加丰富多彩,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这是陈梅生经常说的话。

她虽是“刘派”河南坠子的代表人物,但她从不墨守成规。近些年,她联系众多曲艺作家,一起打造了《司马迁发奋》《盗仙草》《夜明珠传奇》等优秀的河南坠子作品。然而参加本届曲艺“牡丹奖”评比时,她还是选择了老师的代表作品《砸玉匾》。《砸玉匾》是河南坠子长篇大书《杨家将》其中的一折,故事跌宕起伏,男女老少众多,打斗场面声势浩大,人物刻画幽默风趣,有说有唱,跳进跳出,表演上非常要功力——这段书被刘宗琴说唱成了经典,选择这段书参赛是不讨巧的,陈梅生却偏偏来了个知难而上。

“我选择《砸玉匾》参赛有我的想法。我作为老师的弟子,又是河南坠子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把老师的经典传承下去。”陈梅生坦言,由于参赛节目受时间限制,参加全国性大赛很少有演员说“白口”,大部分都是选择精彩唱段的作品,而“白口”是河南坠子的主要艺术成分,“白口”也是恩师无人能比的强项,“无论戏曲行还是曲艺行,都知道‘千金道白,四两唱’,可这‘千金道白’眼看就要慢慢消失了,我不能为了参赛就把老师最宝贵的东西丢掉。我应该好好利用这次参赛的机会,让全国观众了解‘中路’坠子,和老师的刘派艺术风格。”因此,经过再三的考虑,陈梅生坚决地选择了《砸玉匾》参赛。

耳濡目染三十年,赢来曲坛牡丹开。在“牡丹奖”的赛场上,陈梅生说唱并重,以声绘情,跳进跳出,一人一貌,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路”刘派河南坠子的艺术风采,得到了专家和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

虽然已是国家一级演员,虽然获得了中国曲艺最高奖,陈梅生没有轻松的喜悦,反而觉得肩膀的责任更重了。领奖回来,她马不停蹄地奔赴郑州市第四届曲艺大赛复赛现场,看到本届曲艺大赛年轻人多了,少儿多了。她高兴地说:“看到曲艺好苗子,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我能拿到‘牡丹奖’,不是我个人的喜事儿,是河南坠子的喜事儿,是郑州曲艺的喜事儿,奖项已是过去,我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打着简板唱响美好未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