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7版:郑州!郑州! 改革开放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川奇气曾钟此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山川奇气曾钟此
1990年,国内第一家期货交易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宣告成立。
郑州商圈迅速崛起

1978年,改革开放的嘹亮号角吹遍神州大地。在郑州广袤的黄土地上,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折中,郑州逐步由封闭的内向型经济向开放的外向型经济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科学集约式发展转变,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有了质的飞跃,掀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篇章。

历史前进车轮推动郑州破浪前行。闻名全国的“郑州商战”永载中国商业发展史册,“郑州价格”成为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棉纺织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速冻食品业等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郑州成为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改革大潮 新风扑面

追溯历史长河,1979年至1992年,是以农村改革为先导、由农村向城市以及整个经济领域全面推进并逐步整顿深化、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阶段。

东方风来满眼春。各项改革的兴起与展开,为郑州长期封闭的经济注入了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解决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市场经济轨道。这期间,全市经历了1989年至1991年针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实行的全面治理整顿和继续深化改革,14年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比改革开放前1949年至1978年年均10.3%的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是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迅速提高。

市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199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6元,比1978年增长6.6倍,年均增长率14.4%,全市农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带动了工业、消费和投资的快速蓬勃发展,也为城镇居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出口总额从无到有,1992年出口总额达到2840万美元,比1989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53.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92年达到2081万美元,是1985年的12倍,年均增长42.8%。1990年,国内第一家期货交易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宣告成立,“郑州价格”骄傲地成为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

1992年,“郑州商战”的连天烽火闻名全国,由野太阳“亚细亚”引发的二七商圈几大商场激战搅动全国商业一池春水。同年4月,省政府提出要把郑州建设成为辐射中原乃至全国的商贸中心城市。

对外开放 迈向纵深

1984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郑州,全市掀开了对外合作全新一页。此后,以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和外派劳务为核心,郑州企业“走出去”的浓郁氛围逐渐形成。

1993年至新世纪初,郑州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并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决定性步伐,对外开放逐步向纵深发展的阶段。

1993年下半年起,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扩张过快、金融秩序混乱、物价快速上涨等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全市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加强宏观调控,有效消除了由投资和金融相互推动形成的经济过热现象,于1996年平稳实现了“软着陆”。1993年至新世纪初,郑州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十年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3倍,年均增长12.7%;工业增加值增长2.1倍,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倍,年均增长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倍,年均增长20.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

所有制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多元化,有效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城乡居民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期,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5%和13.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三连跳”,连跨1000元、2000元和3000元,到2002年达到3377元,比1992年增长3.2倍,年均增长15.5%。

城市建设 日新月异

郑州被称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交通建设,就像一个强大的发动机,为推动郑州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1985年,郑州铁路北站上行系统全部建成开通。一个长6.6公里、宽800米、占地5.3平方公里的双向纵列式大型编组站绽放英姿。1986年,长达5550米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竣工通车,居当时全国公路桥之最。1987年,郑州车站大型跨线高架候车室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发送旅客13万人次,中转旅客人数居全国第一。1991年,国内最大的国际集装箱中转基地在郑建成投用。

1994年12月,郑州至薛店高速公路开通,结束了河南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北郊环路和市区“四桥一路”的建成,使郑州首次拥有了真正意义的“外环”和市区高架通道。全长81公里的连霍高速公路郑州至开封段和全长48公里的京珠高速公路郑州至新郑段建成通车后,还陆续建成开通了郑少高速、绕城高速、107国道辅道等多条道路,郑州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继1997年全市开始实施大规模拆墙透绿工程之后,郑州又加大对金水河、熊儿河等市区河道进行景观升级,城市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发展成果 人民乐享

发展为民,发展惠民。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郑州城乡居民乐享改革成果,生活逐步由贫困、温饱走向更加富裕。

数据是最客观的呈现。1978年,郑州人均GDP为467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仅为278美元,出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起步阶段;经过16年的努力,1995年接近800美元,跃升到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997年超过1000美元,达到1118美元;之后经过6年时间,于2004年超过2000美元,达到2350美元。

百姓有钱了,直接的体现就是,储蓄不断跃增。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978年仅为1.4亿元,人均储蓄32元,随后就是阶梯式的增加:7年后的1985年超过10亿元,1991年超过百亿元,2003年超过千亿元。

居民消费结构也在升级。大件消费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发展到了“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消费量级实现了由百元级向千元级、万元级甚至是几十万级的跃升。娱乐享受型消费明显增加。医教娱住行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跃升至41.9%,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7平方米和10平方米增加到25.1平方米和45.5平方米。

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春天的故事从此唱响锦绣中华。郑州,搭乘着改革东风,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渐渐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快车道,阔步迈向新时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