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ZHENGZHOU DAILY
还原一个真实的“创世王都”
“品味中原”上演古筝专场
《不成问题的问题》入围
看沙溢如何“喜而不雷”
笔墨绘就长征壮丽画卷
《非常父子档》萌暖金秋
再现惊险逃生之旅
父子情深
荐书 作者简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读郑州》出版
还原一个真实的“创世王都”
新郑出土的青铜乐器坎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无疑为外表高楼林立、千篇一律的现代都市打上了独特的“这一个”的特殊印记,成为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个性灵魂。就位列中国“八大古都”的郑州而言,它的文化灵魂是何模样?日前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重读郑州——一座由考古发现的中国创世王都》(以下简称《重读郑州》),就为所有关心这一问题的人给出了答案。

“《重读郑州》不是考古报告,也不是历史专著,而是基于考古发掘事实,用事实说话、用对比说话,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郑州。”《重读郑州》作者阎铁成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各种对外交流活动的举行,外界对郑州的认识有所更新,相较于过去更为深刻、公正,但无论是外界还是本地民众,对郑州的了解、认识仍需不断加强,“郑州需要发现,郑州需要重读,在一定时期内,这是需要大家共同继续完成的使命。”

记者了解到,在这本书以73万字的篇幅,分绪论、《中华文明之基石》《泱泱中国之源起》《开国立都之肇造》《城市发展之滥觞》《古代建制之源流》《文化涅槃之天国》《创新先河之引领》《英才寄情之山水》《郑州历史大事记》等篇章进行书写,其中以5个小节的篇幅,大体按时代先后和不同类别概述并评价了荥阳织机洞、二七区老奶奶庙、新郑赵庄等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这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象征着中华文明从孕育、萌生、形成、壮大、发展的全过程;与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反映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应,郑州在思想、文化等精神层面也有许多重要的建树,作者用三个小节概述了郑州地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在阐释发扬儒、释、道微言大义思想领域,在诗、词、歌、赋创作的文学领域,在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建筑等在内的科学技术领域涌现出来的名冠中华的理论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的事功及其遗迹和遗物,从列子到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让读者在为这些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者、代表者、继承者、弘扬者深感敬佩的同时,也提升了郑州群众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阎铁成还提出,考虑到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考古发掘、历史文化予以说明、阐释:“希望能让老百姓愿意看、看得懂,同时展现出郑州历史文化之美。”

“郑州历史很早,从旧石器到新石器,从原始部落到王国文明,谱写了中华文明的最早篇章。然而,这又是一段文字还没有成熟的历史时期,书就的史册更是没有。因此,别说梳理郑州这一时期的历史,即使是追寻3000年以前的历史中国,我们也很难看到当时人们书写的历史文献,只能从后人记载的传说中去伪存真寻找那个时代中国文明模糊的影子。要从现存的史籍中搜寻到那个时代有关郑州的只言片语更是难上加难。”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人李伯谦在《重读郑州》序言中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古就成为一把重要钥匙。一定意义上讲,考古所发现的是那个时代的客观存在,更能接近历史的真实,因而,以考古资料研究还原中国3000年以前的历史成为十分重要的路径,“阎铁成梳理60多年来的考古成果,对郑州地区在全国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后提出一些新观点,不仅对郑州,而且对于中华文明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这也是这部书的重要特点和价值所在。”

故宫博物院院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也写道:《重读郑州》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们重新审视郑州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阎铁成向人们讲述了一个许多人不知道的历史郑州,而这些历史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息息相关,将历史上的郑州置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宏阔背景下重新认识,在这方面他是第一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