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1
文史杂谈
随笔
阅汉堂记
新书架
博古斋
散文诗
世相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抓阄

吴文玺

抓阄,一个无法预测结果的选择,是谁发明的呢?失考。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它一定来自民间。应当是,当某件事物进入极其复杂的胶着状态的时候,为了减少麻烦,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快速处理事物的归属,就产生了抓阄。

阄的原生态是筹。筹最早是作为计数工具出现的,草梗、树叶、竹片、骨头……都可以用来做筹。到后来,在无法公平分配猎物的时候,古人们又想到了筹,就做一堆筹。这些筹长短大小各不相同,大家议定某筹代表某猎物或者猎物的某个部位,然后抽筹,根据约定进行分配。进入文明以后,有了纸,制筹的人就在纸上画上某种符号,或者直接写上要决的内容,阄便产生了划时代的巨大跨越。

望字生意,阄似乎傍过占卜。阄的繁体是“鬮”,外面是“鬥”,二人相遇打斗之形,大概为了争执某地或某物,斗到不可开交,一人忽然来了灵感,如此大打出手,何必呢?于是高喊:停!咱们玩玩抓阄吧。于是优雅起来,火灸龟甲,占卜以定归属。《说文》:“鬮,鬭取也。”简化作“阄,斗取也。”这个龟,正是龟甲。《周礼》:“问龟曰卜。”

某人偶发的一个奇想,诞生了史上的第一次抓阄。此后,阄就如影随形,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

古人好卜,临事不决,往往抓阄以断。斯文的如对句、唱和,尚武的如出兵、征战,治国的如选举、任免、组阁……抓阄的事不绝于韦编。诗酒唱和的,唐·彦谦《游南明山》:“阄令促传觞,投壶更连句。”抓阄修史的,清·毛奇龄《严贞女状》:“予在馆时曾修《明史》,阄题作《孟贞女传》。”分兵御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曹公分兵拒袁绍》:“(刘岱,王忠)二人相推。使曰:‘你两个拈阄,拈着的便去。’王忠拈着先字,却分兵一半,来攻徐州。”僧多粥少,无法确定名额的,明·俞汝楫《礼部志稿》:“(景泰三年)时天下僧童数万赴京度……左阐教清让等令各僧童拈阄定数,逼取银万余两。”还有抓阄抓出宰相的。唐宣宗李忱,群臣举荐几个宰相人选之后,他一不谈话,二不考察,三不公示,他抓阄,谁抓中谁上岗。

不独中国人有抓阄情结,西方人也有抓阄的热忱。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有的行政官员,除军事基金司库官、观剧基金管理官以及水井监督官外,都由抽签任用,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议员五百人,每一部落五十人。主席团职位由各部落轮流担任,其次序由抽签决定。”

抓阄抓出的总理、各部首长和国会议员,还能指望政治清明、发奋有为吗?

石头剪子布、老虎棒子虫、大压小之类,都由抓阄衍生而来。这些游戏规则几乎无人不懂,群众基础相当深厚,却从未被正式录入法典。可见,即便是百密之法,也有疏漏。

抓阄抓出来的大事,未曾亲历,抓阄抓出来的薄酒,倒是喝过。

喝酒,喜欢独自一个一声不响闷喝的人很少,总要聚些亲友,找些由头。既要喝,又不愿多喝,那么就行酒令,热热闹闹地弄出些动静来才有趣。大概把酒肴仅仅拘囿于口腹不足以体现酒的文化属性,还要察其色,观其形,闻其声。斯文的人,少不得丝竹乱耳,歌舞乱性。像红楼梦里贾家那样的大户,则是玩一些击鼓传花、临场对韵之类的花样。我等上不得台面的人,粗俗的人,往往是划拳,你的五个手指头和我的五个手指头叠加,一起竞猜,猜中了,就获得了那杯薄酒的处置权。划拳所使用的工具与生俱来,随身携带,相当方便,备受一般百姓推崇。坐久了,玩疲了,喝腻了,再加些花活,譬如一只螃蟹八只脚,大西瓜小西瓜,有没有。“有没有”也是一种抓阄,出令的人手里握一根火柴棒或者别的可以握在手里又不暴露的东西,让另一个人猜“有”还是“没有”。好像古人以前也这样耍过:“绣衣朱履,觥筹交错”。书上的解释,觥是酒杯,筹就是那根握在手里让别人猜的棒棒。这根棒棒就是阄。

日本福岛大地震,200多万人无家可归,政府却只能造出3万来套简易房屋,谁才有资格、有机会入住呢?乱麻似的政府说:抓阄。可怜的灾民只能把希望寄托给臭或不臭的手气。

某个时段,某个地域,某些事情,政治和法律显现疲态的时候,抓阄的魔力超乎想象。偷偷懒,耍耍滑,使点小坏,抛却繁文缛节,把遗患留给时间和后人慢慢化解。

这也是智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