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嵩山论剑对话文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五大国家战略纷纷落地中原 河南经济转型迎来难得机遇
嵩山论坛 2016年会开幕
安监人的忠实代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安全生产系列报道 ·开栏的话·
安监人的忠实代表
——记郑州安监干部朱永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指示批示。他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为安全生产创造积极的舆论环境,值此省十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市政府安委会特联合本报推出安全生产系列报道,今日刊发——

今天我们要报道的是一位来自郑州安监系统的女干部朱永红。这个系统的人平日给人的印象是严格执法,铁面无情,从事安全生产的检查和冷冰冰的事故调查处理。其实那只是表象,安监人做的是保安全、促平安的工作。这个系统的许多人都有着很平和的性格和温暖的情怀。在单位,他们是干部,是岗位人;回到家,他们是儿女,是爱人,是父母亲。总之,他们既是安监人的代表,也是普通人的一员。而对朱永红来讲,她身上发生的故事又足以使其成为普通人的榜样。

朱永红在长途汽车中心站察看安全文化长廊建设(前排左二)

朱永红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早逝,家里姊妹多,早年生活的磨砺造就了她乐观向上、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个性;15岁的她就参加工作,亲身经历过举国震惊的唐山大地震,灾难的洗礼更坚定了她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人生信念;对待工作,她满腔热血、敬业奉献,遇到困难从不退缩,责任二字时时刻刻装在心里;对待同事,她热情真诚,关爱同事如同亲人一般;对待老人,她至纯至孝,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公公,让老人安然幸福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对待突发脑溢血倒下的爱人,她坚定执着,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她亲手照料,无微不至,穷尽一切办法为丈夫带去生的希望……在她的人生词典里没有抱怨、没有消极,更没有放弃,无论身处顺境、逆境,她始终积极乐观、笑对人生,时刻向外传递出人性的正能量,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美德。

敬业是她一生的习惯

朱永红15岁时就在唐山一家化肥厂参加了工作;19岁从化肥厂调入唐山市军供站,先后当了宾馆服务员、仓库保管员;21岁从唐山调回郑州,在市妇联当了一名打字员,后来陆续担任发展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副调研员等职。

她说,自己干工作从来不挑挑拣拣,一旦领导把她分配到哪个岗位上,自己就努力把它干好,这是内化在骨子里的习惯。

2004年,朱永红从郑州市妇联调入郑州市安监局任副局长,分管综合处工作。安监局综合处当时只有2名工作人员,却担负单位对内、对外的所有协调、接待和文字材料等工作,工作任务重、事项杂,经常还需要完成很多临时性、紧急性的工作任务。

常言说,隔行如隔山。用她自己的话说:“刚到安监局,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一切从零开始,压力非常大。”然而在困难面前,她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她放下以往的成绩,迅速调整心态,以一个新安监人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业务不熟悉怎么办?学!文件资料随时放在案头,一有空就翻看,反复看反复学,不懂的随时向同事们请教!工作方法找不准怎么办?走!走出办公室,走到社区、走到基层,总结经验、寻找方法。工作任务重怎么办?扛!和同志们同甘共苦,加班熬夜,时间再短、任务再重也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005年初,她刚一接手正式分管工作,就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市政府与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过程中,全市40多家成员单位中有近10家单位因种种原因没按时签订。经过了解,类似的问题年年都有,几乎成了安监工作一个长期性难题。面对这种情况,她带着分管处长一家家单位挨个上门走访,深入了解原因,耐心做工作。对目标单位提出的每一个疑问和要求,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回来及时向“一把手”汇报,讨论研究解决。其中一家单位她先后跑了四五次,来来回回反复沟通协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这几家单位的安全责任书在一周之内全部顺利签订。

在安监局工作十多年,她从没休过公休假,平时和同志们一起加班熬夜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她因长期伏案患上了颈椎病,一旦发作起来疼痛难忍,整夜整夜睡不成觉,即使这样她依然坚持上班,怕耽误工作;后来病情严重了住进医院,她也是上午在医院做理疗,下午坚持到单位处理工作。就是在病床上躺着的时候,还不时地打电话过问工作情况。

她常对同志们说:“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进了单位,你就是一个工作人,你脑子里装的只能是工作;出了单位回到家,你就是家人,是儿女,是父母,是丈夫妻子,是女婿儿媳,你就要担当一个家人应该担当的责任。”这句看似朴实无华的言语正是她奉行了一生的座右铭。

感人的孝老爱亲模范

很多人不知道,这样一位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女领导,当年是市委北院出了名的孝顺儿媳、孝顺女儿。朱永红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仍然承担起了照顾公公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16年。特别是后期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期间,一日三餐、翻身洗澡、换洗衣服等,都是她干;再后来老人病情加重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经常拉在床上,为了让老人感觉舒服一些,她每天坚持给老人洗换被褥,大冬天也是如此,从来不嫌脏,不嫌累,直到公公安详离世。

公公过世后,她和丈夫商量,又把自己患有肺气肿的母亲接到家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照料,直至母亲离世。她这种敬老、孝老的美德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赞扬。公公在世时,常说儿媳妇跟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亲;周围邻里一说起她的事迹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她为此还荣获郑州市文明市民的荣誉称号。面对大家的赞誉,她却谦虚地说:“没有啥,这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应该做的。”

2013年年初的一天,正在单位工作的她接到儿子的电话,她的爱人因脑溢血突然倒下,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她心急如焚,马上赶往医院。到医院后,看到生龙活虎的丈夫昏迷不醒、生死未卜,她受到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医生告诉她:你丈夫病情十分危重,随时会发生不测,即使保住一条命,以后也将终生瘫痪,成为植物人。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使她顿时如同掉入冰窟,从头凉到脚,精神几乎崩溃。然而,坚强的她没有失去信心,冷静而又毅然决然地说:“大夫啊,不管您用什么办法,都要尽一切努力进行抢救。”

在丈夫住院的两年多时间里,前期全身肢体能力丧失,只能用眼睛跟人沟通。她天天守在病床边跟爱人说话聊天,增加神经刺激,希望用自己执着的爱情、亲情将丈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丈夫熬中药、做营养粥,准备好一切后赶到医院为丈夫喂食喂药,陪伴丈夫治疗,为丈夫按摩、洗澡、翻身。每翻一次身她都累出一身汗;丈夫排便困难,她就用手抠,帮助丈夫排便……一天下来,常常筋疲力尽、浑身酸痛。已经50多岁的朱永红,经常为了家人和工作,从早忙到晚,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在最艰难的时期,亲戚朋友们看着日益憔悴的她,都非常心疼,感叹她命运多舛。也有人劝她放弃,然而坚强的她始终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她说:“我们是一家人,不管到什么地步,我都不能放弃。”

吃苦耐劳是她的本色

对待工作的执着,对待家人的关怀,都需要一个人付出极大的辛劳。朱永红是怎么做到的?她回忆起唐山大地震的往事。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朱永红正出差在外,幸运躲过了一劫。从此以后,她就时常感慨,自己真的很幸运,比起那么多死去的人,自己后来的人生都是多赚的。

更大的磨炼是灾后自救。地震发生一个月以后,她回到了工厂,参与到正在进行的灾后废墟清理及房屋重建工作中。搬砖和泥、爬高上低、搬运砖块,一个小姑娘家,硬生生变成了一名“汉子”。她经常早上5点起床干到天黑,十几个小时的重体力劳动,一顿可以吃下4个二两的大馒头。

吃过了一生中再也没有遇见过的苦后,她现在回过头去看人生,认为这反而是好事。“你以后遇到再苦再难的工作,比起那时候,都成为相对甜的了。”

朱永红的父亲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锻炼,参加过解放战争,转业时本来可以担任领导干部,但他认为自己没文化,不能沾国家的光,主动去做了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搬运工工作。他经常跟朱永红讲,干什么工作都要认真干好,在这一点上永远不要提要求讲条件。

在父亲的熏陶下,朱永红一生做事极其认真。她把做好工作看成是天职,而工作中付出辛劳则不觉得吃亏。她相信再大的困难也都有过去的时候,主张无论干什么,既然干了就高高兴兴地去干。

她总是说:“我觉得自己很普通,我所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实在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位普通的女性,在领导眼里,是一个好下属,能够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同事眼里,是一个好同志,在你需要她的时候都能无私奉献;在下属眼里,是一个好领导,传道、授业、解惑;在朋友眼里,是一个好大姐,关心他人、关爱他人……她确实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在这平凡之中却蕴含着许多普通人都可以汲取的精神力量:不管人生是什么际遇,我们都要认真地对待,积极努力把事情做好。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