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2016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1/2016-11/08/05/20161108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战场”
中国(郑州)产业 转移对接活动开幕
专家共话食品产业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对接 五个项目现场签约
院士专家为制造业强省建言献策
“走出去” 拓展国际新合作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 中西部转移趋势显现
发展化工新材料正当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解读“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战场”

本报记者 成 燕 宋建巧

昨日,在2016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签约仪式结束后,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高度,紧密结合国内国际制造业现状,清晰把握未来现代制造业发展脉络,为大家系统分析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深入解读“中国制造2025”发展路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周济分析说,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中国制造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已经具备了制造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三是资源利用效率低,四是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这四个问题都是属于供给侧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解决问题导向,瞄准四大问题推进,所以,“中国制造2025”本身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新常态下,形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供给层结构性改革,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制造强国”包含四个特征

那么,什么是“制造强国”的标准呢?周济认为,应该具备四个方面主要特征:有雄厚的产业规模、有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制造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第二阶段是到2035年,中国要超过德国和日本,位列第二方阵前列;第三阶段是到2045年,可以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强国。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需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质量和品牌提升行动、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行动、现代企业建设行动”等多个工程和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坚持把结构优化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主要方向,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产生

周济还着重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是紧密结合的,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特色,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引导现代服务业扩展市场。可以预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当今世界,新一轮供给革命方兴未艾,根本动力就是科技革命,其中,信息指数级增长,数字化、网络化普及应用,系统集成式创新,人工智能技术战略突破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大的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产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产生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数字化、网络化是这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形成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如果抓住这一点,“中国制造2025”可能会实现超越。

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

周济深刻阐述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体,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我们产品设计出来以后要生产出来,而生产过程也可以使其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里面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和集成技术。智能制造时代的产品的核心价值已经不是产品的本身,而是服务用户,就是以产品为中心,转变成为以用户为中心。因此,制造业将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的根本转变,这正是“智能制造”的主题。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