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校园足球进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绿城市民可免费观看 国家京剧院《红灯记》
我省3部微电影荣获 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
全国网球团体锦标赛 昨日在郑开拍
14城市5万人共舞“吉尼斯”
《邻家大贱谍》来郑点映
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收兵 塔沟武校两学员力摘冠军
以拼搏应对虚妄 观当下诗意过往
HNBA大区赛收官 郑州队跻身四强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拼搏应对虚妄 观当下诗意过往
作家郭昕推出长篇小说《驯风记》

记者 苏 瑜

我省著名青年作家郭昕长篇小说《驯风记》日前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内容庞杂,却不失头绪,紧紧围绕虚妄,将人物的救赎方式一一道来,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人性和大时代下生活的众生相。

擅长书写城乡对立模式

郭昕是河南文艺界近年来创作成果较为丰富的青年作家。相继推出长篇小说《城市课》《鱼的海》以及一批质量上乘的中短篇小说,部分作品被《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等刊物转载。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李佩甫先生曾在郭昕作品研讨会上以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作为郭昕小说的衡量标尺。青年评论家孔会侠是《驯风记》的最早的读者之一,她称该书是成熟之作、大气之作,是作家创作的分水岭。

郭昕的小说多以进城者为书写对象,展现他们进城后对金钱、权力、欲望的追逐,但这些进城者入城后,虽然物质上不同程度地得到满足,精神上却依然难逃束缚,时刻感到虚无、烦躁、疲惫,于是开始寻求救赎、解脱的方式。这种城乡对立模式的书写,隐含了作者对乡村的诗意想象,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肯定。

大时代下的社会众生相

中国的乡村变革日益加剧,乡土小说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乡土小说作家都必须随时代思考的问题。

2015年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河南省直136名作家、艺术家奔赴河南各地,扎实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身为河南文学院签约作家的郭昕带着创作长篇小说《驯风记》的任务深入到故乡商水县体验生活、积极创作,当年如期完成创作任务并在杂志发表。

《驯风记》以作者虚构的一座充满神秘气息的蜜如山为背景,以蜜如市市长刘湘民、建筑学专家马立,女企业家燕莎(又名姚丽娜)三个人命运为主线,从北京到蜜如,三个人演绎了非同寻常的爱恨情仇。

书中还塑造了一批次要人物与小人物。其中大秘书忠于职守,有情有义,又精于官场运作,退休的政协主席不甘赋闲,乐于发挥“余热”;商人黄知白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经商失败的“扬州师傅”韬光养晦,在民间智慧生存;马立的弟弟马来钱以搓背为生努力发出了生命的光芒。三十多位各个行业的人物栩栩如生,呈现了大时代下的社会众生相,可谓作者转型之作。

从乡村到城市的追问

“把骄傲藏在心里温暖自己,把谦卑挂在脸上取悦别人。”这是《驯风记》的开头,也是作者的生活的体验、感受和积淀。

郭昕是一个从农村奋斗到城市里的人,他在长篇小说《城市课》序言里说:“从乡村到城市,不只是一段路。”的确,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段让人的身心历经艰难的过程。它不只是郭昕的经历,更是千百万人艰难的过程。

郭昕说,从农村到城市,他通过一段黑暗的时光隧道,如今仿佛站在了半山上,可以俯视过去的人生,也可以仰望未来的自己。“对于很多像我这样从农村出来的学生而言,我是他们的一个生存标本,我想把我的生存经验与很多人分享。”

《驯风记》充斥着这样的生存样本,几个由农村进入城市奋斗的不同领域的人物,历经拼搏,但仍然遭遇到种种精神危机。小说中时时露出诗意,最后却又将结局推向永恒的悲剧,他们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乡村是贫困的,它刺激着一代代的人们涌入城市,随着精神上逐渐发生程度不一的扭曲,回乡成为他们获得心灵片刻宁静的一致方式。当回乡等救赎方式也陷于虚妄,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要去向何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