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1/2016-11/09/05/20161109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速融入“一带一路” 加快建设国际化航空都市
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在行动
提速融入“一带一路” 加快建设国际化航空都市
沿兰河生态廊带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
T2航站楼鸟瞰图
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效果图

本报记者 成 燕 通讯员 杨 宇

核心

提示

不久前闭幕的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我省将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等“三个高地”,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更加完善,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枢纽,开放型经济水平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

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郑州将着力建设“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总体目标,今后五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将力争在枢纽建设、产业培育、城市建设、对外开放、大口岸体系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双创”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民生保障等十个方面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以航空经济为引领、以全球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为标志的现代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大口岸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绿色智慧国际化航空都市的建设步伐。

“三年打基础”

圆满完成

以“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为总的发展思路,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该实验区确立了“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发展目标,规划了空港、古城、双鹤湖、会展物流“四大片区组团”,实施了“万千百工程”。即瞄准2025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的目标,全力推进“智能终端、电子信息、航空物流、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精密机械、航空制造维修、现代服务”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着力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的企业和项目。历经三年攻坚,航空港实验区圆满完成“三年打基础”的目标任务。

回首往昔,郑州航空港奋进的步履铿锵有力。“十二五”时期是该区“大开放、大变革、大发展、大突破”的五年,该区初步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基地,我国内陆种类全、效率高的口岸体系,“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一座小镇演变成国家级新区,一个区域性机场正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各项经济指标都取得了十倍左右的增长,对全省转型升级、开放创新的引领作用开始显现。

2015年,航空港实验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0亿元,是2010年的6倍,年均增长43.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亿元,是2010年的11倍,年均增长6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是2010年的14.2倍,年均增长69.9%;完成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9.5亿元,是2010年的18.4倍,年均增长79.1%;完成进出口总额483亿美元,是2010年的3450倍,年均增长411%,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5.2%;完成电子信息业产值2652亿元,约占全省电子信息业产值的71%。

今年以来,该区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快速增长。1—9月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5亿元,增长11.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亿元,增长1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7.8亿元,增长11.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9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2.7亿元,分别比一季度、二季度高出8.8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

大口岸融入“一带一路”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获批,规划面积5.073平方公里,2011年11月一期封关运行,2012年即以285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国综保区第二,被海关总署称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截至目前,新郑综保区建设已全部完成,扩区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11月7日下午,一架载有92吨智利蓝莓和樱桃的包机从智利圣地亚哥机场飞抵郑州机场。这是今年抵达该机场的首架水果包机,年底前,还将有90架水果包机、总量1万多吨的水果陆续抵达郑州机场。届时,郑州水果进口量将跃居全国前列。这只是该区口岸经济风起云涌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投用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有鲜切花、鲜果、水产品、肉类、活牛、邮政等,在建口岸有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正在申报口岸有植物种苗、罗汉松、汽车航空口岸等。此外,已建成投用的支撑平台包括河南电子口岸、口岸作业区、跨境电商信息平台等,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以及“区港联动”与“机、公、铁”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产业高地强势隆起

该区紧紧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实施“龙头带动、配套跟进”,成功引进富士康、苹果、UPS、绿地、正威等世界500强企业30多家以及友嘉、华中冷链港、瀚港进口商品博览中心、瑞弘源、美泰宝、菜鸟等近百家知名企业;每年选择一批影响大、带动强的重点项目,一个项目安排一名县处级干部作为首席服务官,全程服务,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已有富士康、朝红电子、瑞弘源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

从“一个苹果”到“一片果园”,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智能手机生产能力不断加强。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9个月,苹果手机产量7900万部,预计全年苹果手机产量1.2亿部。目前,该区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已签约入驻企业近160家,今年已投产企业26家,建成投用出口退税资金池、智能终端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国家通讯设备检测实验室、供应链金融、手机产业园等支撑平台。2015年,该区手机产量2.02亿部,约占全球手机产量的七分之一。今年前9个月,全区手机产量1.5亿部,其中非苹手机产量7054万部,同比增长4.8倍;实现工业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增长5.5倍。预计该区今年手机产量可达2.5亿部,其中非苹手机产量比重将超过“半壁江山”。同时,航空物流、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集群也在加快发展,部分产业集群已具备快速发展条件。

多式联运“连天接地”

2015年12月22日,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可起降目前全球所有型号飞机。进出航空港实验区的“两纵三横”高速路与“四纵六横”的快速路网建设正快速推进,该区开通卡车航班城市达到45个;“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规划已经确定,郑州高铁南站以及郑万、郑合高铁已开工建设,郑济、郑太高铁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郑机、郑开、郑焦城铁已全部引入机场综合换乘中心,真正实现“机公铁”一体。

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的客运航空公司已有40家,开通客运航线162条,其中客运国际航线25条;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达20余家,开通全货机航线34条,其中全货运国际航线30条。2015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730万人次,五年实现翻番,居全国第17位;货邮吞吐量达40.3万吨,五年增长3.7倍,居全国第8位,其中外省货物占比50%以上,国际货物占比60%以上。今年前9个月,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539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增速排名全国大型机场第二;航空货邮吞吐量30.5万吨,同比增长12.7%,增速排名全国大型机场第一。

绿色“航空都市”渐露芳容

目前,该区已建成通车道路268公里;建成投用自来水厂1座、污水处理厂2座、变电站6座、燃气门站1座、热源厂1座。目前,在建道路120公里,在建自来水厂1座、污水处理厂1座、变电站2座,这些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可大幅提升全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累计达到129所,在建学校有郑州一中、外国语中学等优质教育项目。全区现有各类医疗机构40余所,首个三甲医院——河南省省立医院已建成投用,在建医院有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及郑州中医院港区医院两所三甲医院及多个医疗机构。

以打造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为目标,该区以园博园、双鹤湖、古城等大型公园建设为依托,系统谋划了“绿轴成网、绿心带动”的景观绿地体系。到2018年计划建成城市绿地28.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公园约6.7平方公里,廊道约22平方公里;计划建成水系12条,水域面积4.95平方公里,总长度约57.8公里。目前,已建成城市公园3个、廊道4条、水系2条,总绿化面积647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9亿元。园博园、双鹤湖公园、古城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正在快速推进,2017年9月将正式对外开放。放眼未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绿地覆盖率将超过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超过国家园林城市要求的11平方米标准,达到人均14平方米。

“十三五”力争实现

“四个翻番、四个一”

“十三五”时期,该区将以开放创新为驱动,以“四大片区”为载体,以“八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实施“产业带动战略”,全力推进“万千百工程”,确保实现“五年成规模”发展目标,为“十年立新城”打下坚实基础。总目标是“四个翻番、四个一”:即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建成区面积翻一番,突破100平方公里;区内人口翻一番,突破100万人。“四大片区”组团建设基本完成,全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超过3个,其他产业集群产值全部超过200亿元,百亿级企业超过10家。同时,在枢纽建设、产业培育等十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重点在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郑州地铁2号线、“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四纵六横”快速路网全部建成;郑万、郑合、郑济高铁与机场高铁南站建成投用,“三网融合”“四港一体”“多式联运”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

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达到3个,其他产业集群产值全部超过200亿元,百亿级企业超过10家,力争2020年手机产量达到4亿部。

四大片区建设取得新突破。空港片区建成投用,建设投产项目超过200个,产值超过4000亿元;古城片区初呈规模,建设投产项目超过100个,产值超过500亿元;会展物流片区建设初具形象,建设投产项目超过50个,产值超过500亿元;双鹤湖片区建设基本完成,建设投产项目超过150个,产值超过3000亿元。

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与北京、上海、广州及孟菲斯、迪拜、芝加哥、法兰克福等国际国内航空经济区之间“产业互补、信息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基本形成。

大口岸体系取得新突破。综保区扩区工作完成,“贸易多元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创新得到全面落实,保税展示、保税交易、保税研发、金融服务等全面展开,服务贸易成为新增业务主导。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立法工作完成。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初见成效。“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市场化、政府法制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城市功能建设取得新突破。区内道路通车里程超过600公里,南北两翼道路全线贯通;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备,万三公路以西全域实现城镇化,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万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新突破。航空经济人才高地建设快速推进,引智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新建5家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研发平台,引进产业领军人才20位以上。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2017年园博园建成开园;2020年完成六个区域性综合公园及南水北调干渠和新107国道沿线生态廊道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民生保障取得新突破。郑州第一人民医院、郑州中医院两所三甲医院建成投用,全区人均医院床位数、学位数超过全省城市平均水平;建成区“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全部形成。

号角吹响,扬帆起航。踏着提速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强劲节拍,和着郑州加快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力鼓点,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正阔步迈向繁花似锦的未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