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ZHENGZHOU DAILY
打造沿黄好风景 明年春色更宜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沿黄好风景 明年春色更宜人
惠济区花园口镇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花园口黄河游览区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惠济区花园口薰衣草庄园
花园口事件记事浮雕
花园口镇京水、大庙、祥云寺改造项目住宅及村民会议厅效果图

本报记者 栾月琳 通讯员 崔 璐 文/图

10月27日上午,在连绵秋雨中,郑州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在惠济区花园口镇举行了简短的开工仪式。这次开工建设的惠济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位于花园口镇的京水路、迎宾东路,是惠济区花园口镇的骨架道路,也是片区对外出行的主要道路和干线管线输送通道,总投资6.42亿元,包括给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并预留再生水管。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花园口镇市政建设和管理水平,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惠济区“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旅游业为龙头,着力推进文旅、农旅、商旅、工旅、康旅“五旅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城区空间、城区生态、城区产业、城区管理、城乡形态”五个升级;按照“一核一带三组团四片区”总体布局和“一核引领、一带振兴、组团发展、多点支撑、全域旅游”的总体发展思路,将惠济区建设成为“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宜居宜业生态旅游城”。

位于惠济区最东部的花园口镇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高端站位、高端谋划,精确把握自己在惠济区“十三五”规划中的定位,认真梳理发展思路,认准发展目标,把握发展重点,谋划发展大局,集中突出沿黄特色、区位优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大力提升区域环境,努力发展旅游业和与之相关的康体、养生、休闲产业,力争实现产业融合、“五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开端。

高端站位

谋划未来五年工作重点

花园口镇高端站位、高端谋划,提出未来五年工作重点:以京水、大庙、祥云寺改造项目推进为载体,建设以现代产业融合为支撑的城市群;整合原有新农村、新型社区资源,积极规划推进沿黄村庄升级改造,建设文旅、农旅、商旅、工旅、康旅融合发展的“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

依托沿黄特色——定位发展。依靠沿黄特色和区位优势,以旅游业为龙头,沿黄乡村依照“海绵城市”发展理念,依托索须河、贾鲁河生态水系提升,以西部花园口村的“历史文化游”“近郊休闲游”,中部八堡村、南月堤村的“康体颐养产业”,东部石桥村、申庄村的“生态农业”“水域农业”等,谋划发展融特色文化、生态旅游、颐养康体、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沿黄旅游产业。

着力新型城镇化——引领发展。北四环以北沿黄村庄,以文化、生态旅游为载体,打造“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北四环以南区域以京水、大庙、祥云寺改造项目为龙头,加速安置房及交通路网建设,完善公建配套服务设施,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大力引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汇聚人气,引领发展。

提升城市管理——优化发展。以“处处是风景,全域皆旅游,全民做导游”为目标,以“破解瓶颈制约、增强支撑能力、满足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协调推进辖区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网、绿网、水网、能源网和信息网建设,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升城镇功能,持续扩大生态优势,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为高端项目入驻发展和吸引汇聚人流提供“亮点”。

强化刚性约束——助力发展。继续落实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职能目标推进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大气污染防治、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强化管理措施,创新管理手段,实现新的突破;深入落实督考机制,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更严的问责,为花园口镇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狠抓基层党建——保障发展。始终坚持把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把理论学习与谋思路、破难题、优民生结合起来,全力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

注重民生投入——共享发展。坚持民生为本,加大民生投入,综合提升科教文卫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用服务均等化,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使发展成果惠及于民、造福于民,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环境整治

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以来花园口镇加大工作力度,全员投入、攻难克艰,借助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强劲东风,先后开展了黄河滩区自然生态保护综合整治、北四环及东部片区环境治理、备用水源地环境治理、土小企业及废品收购站清理等多项专项行动,为花园口镇下一步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黄河滩区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效果初显。走进现在的黄河滩区,放眼望去,原来成片的仓库大棚,铛铛做家具的声音,喷涂油漆的刺鼻气味,轰隆隆的混凝土搅拌声音,养猪场的熏天气味等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绿树及复耕土地上播撒新生出的绿草。

根据黄河滩区自然生态保护综合整治工作要求,花园口镇下大力气对黄河滩区开展全面综合整治。此次整治涉及拆除面积47万平方米。花园口镇组成滩区整治工作组,层层推进,层层深入,针对滩区征迁面积大、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系数高等问题,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方案,每天早7点召开班子早餐会,通报前一天征迁进展情况,对提出的问题当场解决。

经过几个月努力,黄河滩区违法建设全部拆除,滩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变,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自然优美的滩区生态环境最终又还给了群众。

大气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绿地”攻坚战。为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到位,为群众打造一片蓝天、碧水、绿地,花园口镇先后开展了“城市备用水源地保护”“北四环路口及东部片区综合整治”“污染企业关停取缔”“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土小企业综合整治”“废品收购站取缔”等专项行动,取缔了一批污染环境的土小企业和废品收购站,拆除了一批违法建设构筑物,对城市备用水源地实施了综合保护,对辖区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极大改善了大气环境状况和环境卫生状况。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花园口镇站在为惠济区发展提升品质、拓展空间、优化环境的高度,凝聚全镇之力,努力为群众打造一片蓝天、碧水、绿地。670条横幅、12000张宣传页、600张海报、60个版面、8辆宣传车,以铺天盖地之势,将大气污染防治意识广泛宣传;对企业、单位、商户逐户走访、逐家讲解,“动之以责、晓之以规”,使每家企业、单位、商户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主动配合整治行动。

前后30多个昼夜,全体干部同工同责、同吃同干,对北四环沿线及东部片区存在污染源全部取缔,对“违法建设、违法经营、违法占地、违法生产”四类行为全部取缔,对无手续或手续不全企业全部取缔,先后集中整治问题753处,拆除违法建设37.5万平方米,腾空场地153.3万平方米,防尘覆盖149.3万平方米,复耕绿化土地23万平方米,使得原本问题突出的北四环沿线及东部片区环境大为改善,初步达到了“绿、亮、美”的整治效果,同时也为惠济区下一步宜居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腾出了空间,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基础。

抓住重点

引领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按照惠济区总体布局和总体发展思路,花园口镇正好处在“一核一带三组团四片区”中的“一带”上,即西起古荥镇,东至花园口镇,涵盖黄河滩区湿地和沿黄特色文化乡村的沿黄文化旅游带。按照惠济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全力打造以荥泽古城为龙头、以黄河滩区湿地公园和特色文化乡村为龙身、以花园口万亩湿地为龙尾的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用五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带状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成黄河中游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早日实现这样的美好目标,花园口镇紧紧抓住重点工作强力推进。

贾鲁河综合治理实现率先进场施工。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是郑州市重点工程,惠济区花园口段主要涉及京水、祥云寺、八堡3个行政村。

在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清障工作中,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清障工作,成立了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强化宣传,出动宣传车不间断在河道两侧宣传,引导群众主动拆除河道绿线内建筑物;工作人员采取“5+2”“白加黑”工作法,沿线各村成立工作组,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清障工作台账,对涉及范围内建筑物拆除1户,销号1个;全力配合施工单位,维护施工环境,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

由于清障工作推进较快,在惠济区承担的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中,花园口镇率先实现进场施工。

地下管道综合管廊工程进展顺利。今年,郑州市政府启动了中心城区地下管道综合管廊工程。其中惠济区综合管廊工程涉及花园口镇的京水路金山路至迎宾路段,迎宾东路中州大道至贾鲁河段两个路段,总长约5.7公里。

9月初,京水路、迎宾东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拉开序幕。花园口镇先后完成了测量及附属物普查,完成了京水路前期勘探。该两条道路共需征迁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涉及征迁户162余户,企业10家。为保障工程建设早日开工,花园口镇安排专项人员加班加点跟进征迁工作,村组干部积极做征迁群众思想工作。截至目前,已全部征迁完毕。

目前,花园口镇区域内其他重点项目也进展顺利。7个在建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其中征迁群众最为关注的以京水、大庙、祥云寺改造项目安置区项目一期29栋楼已经封顶,京水地块开发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与发展全域旅游及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密切相关的惠济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项目进展顺利;与环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索须河生态水系提升工程(花王桥至中州大道桥段)也已经开工。

除此之外,还有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惠济区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惠济区八堡小学新建等7个计划建设的重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