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11
母亲的针线筐
以留白养心
蜗牛的爱情
好婚姻糊涂着过
从另一条路回家
别占生活的便宜
公益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另一条路回家

李 玲

人生感悟

去小区的超市回来,我在十字路口停住。我北边的一条路,离家很近,每次买东西回来,走这条路回家已经成了机械性的自动行为。而西边那条路,却从未被选择,因为从那回家,得绕一大圈,多走路且浪费时间。然而今天,我却忽然心血来潮,很想走走这条路,看看这里的风景到底是什么样子。

而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对的。小路从小区另一半穿过,然而却没有车流的拥挤和喧闹。几辆汽车安静地停在路边,楼下活动场上,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着天,几个小孩子嬉笑着跑来跑去,几个小摊位车里正在做着小吃,滋滋啦啦地冒出阵阵香气。小路两边则垂柳依依,阳光透过枝叶,斑驳地照在地上。我慢慢走着,慢慢踩下小区尽头的台阶,绕上大路,视野一下子又开阔起来。一排杨树,高高地矗立着,似一把把巨伞,撑在空中,笼罩着下面的路段,俨然自成一片小天地,幽静而安谧。走在其中,惬意极了,心不知不觉便清朗起来。

住了这么久,却不知道身边竟还有这样一处怡人的风景。看来,有时候真是需要走走不同的路的。

其实,我这做法,是受了一个朋友的启发的。朋友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上班之余却总是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有一段时间,他上下班竟舍弃班车,改骑自行车来回跑。他一身运动衣,早早从家出发,从晨曦初露一直跑到太阳升起老高,累是累,却乐此不疲。他说班车坐腻了,骑车可以走不同的路,他蹬着自行车,看路上的车流越来越多,看路两边的人们,渐次推开门开始一天的营业,别人也看着他风驰电掣地飘过。他觉得这样的生活,有意思极了。

他做的有意思的事,还不止于此,业余他还学吉他学唱歌学书法,甚至还跟我学写作。我开始不太理解,认为他太能折腾,他却说,多折腾才有趣嘛。细想下,觉得他说得有理。

后来,看梁晓声的书,发现这个大作家也有过这样有趣的经历。那时,梁晓声的朋友,都说他没有生意的头脑,他不服气,便真去市场摆了个小摊儿卖起带有自己作品的杂志来。开始,他不好意思兜售,没人买,便硬着头皮叫卖起来,为了试试自己的知名度,还向一位老者推荐起自己的书来:“这是梁晓声的书,这书写得不错的,您看看。”并介绍起自己的创作特点,顺便也对比了下别人的。那位老者一边翻书一边说他懂的还挺多,然后买了一堆书和杂志走了。回来和朋友炫耀,却没想到描述老者的样子后,朋友笑着说,那是某某大学的教授,正在研究一些作家的现实主义作品。梁晓声哈哈大笑。

我们总是为目标奔忙,却忘记生命本是一场体验的旅程。走出舒适区,从另一条路回家,看看不同的风景,日子也便有了不同的滋味。而品尝的滋味多了,内心便会丰富,生活才会更加地充实快乐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