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5版:综合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孙雅婷 “非常感谢您的关心和帮助,拖欠的工资已收到……”近日,金水区人社局劳动争议仲裁院王皓收到这样一条暖心的短信。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质朴的言语中道出他们对仲裁院仲裁员们真情为民的谢意,王皓也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 前段时间,金水区人社局劳动争议仲裁院受理了王某等3人的仲裁申请。王某等3人诉称,经朋友介绍,从河南老家到金水区某工地项目干活,至今已有一个多月没有领到工资,拖欠薪资合计8030元。当初,他们与包工头口头约定的工资结算方式是一日一结,没想到,他们每次讨薪,包工头总是以种种理由推托,没有一点付工资的诚意。 王某等3人多次向包工头讨薪无果后,来到仲裁院寻求帮助,希望尽快讨回自己的血汗钱。 仲裁院立案受理后,仲裁员王皓立即赶到项目所在地实地进行调查,一方面与包工头协商调解,另一方面打电话给项目负责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宣传法律知识,最终,包工头承诺在一个月内支付王某等3人工资。 而暖心短信只是“个案”,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以来,仲裁院共受理农民工讨薪案件532起,追回工资及经济补偿共200多万元,农民工讨薪维权不再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