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尊严地活着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于右任书法
“七不出门, 八不回家”
大地脉搏 曹有信 摄影
冲泡往事
妙品冬瓜
《在路上》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七不出门, 八不回家”

曹世忠

来了一个朋友,晚上住在市里一家旅社。我问,你是明天中午的火车,时间也宽裕,为何今天就赶来?他说,明天是十七。我才明白,今天是农历十六,原来朋友在避开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这个禁忌。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这句话在河南省荥阳、巩义、偃师、登封等多地流传最广。其意思是,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不适宜出远门,而在外边的人也不能在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个日子回家。这是老辈子的人长期形成的不成文的禁忌(至今还有不少人信奉),如果随便逾越的话,会导致不吉利甚至灾难事情发生。于是,不少人都恪守这个信条。

从小到大,笔者听很多人都这样解释。可是,前不久在一次聚会上,有个年逾七旬的朋友告诉我,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含义实际上被误读了。“七”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不出门”意思是说,男人在出远门之前,必须把有关家里生活的最基本的七样东西安置好,别让父母妻子儿女的生活受影响。“八”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 此乃做人的道德底线;“八不回家”的含义是,一个在外面的男人,如果你做不好这几点,就自惭形秽,无颜回家见父老乡亲。

细想想,朋友的话很有道理。笔者以为,最可怕的,就是你所掌握的某个知识含义明明错了,而你却意识不到,反而认为它是正确的;其实,真正不懂倒没关系,那会促使你去虚心学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