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ZHENGZHOU DAILY
“大国工匠”复活尘封的历史
女性视角再现西汉倾城之恋
钟汉良江疏影为爱造梦
谍战剧《无名者》开播
第七届巴黎传统 中国戏曲节开幕
河北临西发现 唐代大型粮仓遗址
开启逗趣冒险之旅
纪实文学书写中国教育30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国工匠”复活尘封的历史

本报记者 左丽慧 通讯员 贺庆华 文 李焱 图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生产流水线上复制出的大量商品记录着冰冷机器的“工业”水平,而带着个性化体温与情感的“工匠”,则用双手诠释着每一件作品的独特意义——随着央视专题片《大国工匠》的播出及反复重播,郑州省级非遗项目高浮雕传拓技艺传承人李仁清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何以李仁清能从360行、全国上万个知名“工匠”中脱颖而出,成为高浮雕传拓技艺唯一人选?他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国工匠”有何独特技艺?记者近日采访了李仁清。

技艺精湛,填补传拓空白

高浮雕拓片作为李仁清在平面拓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新传拓技术,能够对佛像雕刻以及石窟等进行雕刻,这种技艺利用宣纸和墨汁,将高浮雕优美的立体形象通过拓片的形式定格在纸上,可以保持雕像的原真性,作为珍贵的档案供研究之用,这无疑赋予了这些极其珍贵却又容易腐蚀的石刻第二次生命。

何为高浮雕传拓?通俗来说,就是以平面化的纸张展现立体的、哪怕是数千年前的雕刻技艺;用央视专题片里的话来说,就是“李仁清在二维平面完美重现三维艺术,赋予民族文明以实体形态”——就是你给李仁清一个活人,他也能用平滑的纸张给你展现一个栩栩如生的立体形象。

在位于金水区文化馆的郑州市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李仁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高浮雕拓印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复活着过去的历史和艺术精华。

“拓的时候,用纸覆在物体表面,轻拍轻打,使纸在碑或器的凹下处也凹下,再用蘸墨布团全面轻按,凹下处无墨,文字﹑图形便显示纸上……”李仁清说得轻描淡写,但用纸张展现出立体的形象,如何完成其从平面到立体的华丽转变?对数十米高的石雕,怎么用一张张白纸展现整体风貌?李仁清的“轻松”,无疑来自数十年夜以继日的勤学苦练、风餐露宿的执着坚守。

1963年,李仁清出生在河南商城县横山村。30多年前,他在省古建队谋了一份工作,但因身材瘦小,搬运不了重物,只能去制作拓片。歪打正着,他由此开始了数十年的传拓之路,“那个时候还是平面的,直到1988年,我参加了一个高浮雕的研习班,才开始慢慢往高浮雕拓印上下功夫。”几十年后,李仁清还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在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专家的传授下,李仁清从测量、绘图开始,最终成为当今高浮雕传拓第一人。

淡泊名利,展“大国工匠”气魄

业内人士都知道,高浮雕拓片由于需要用平面展现复杂的立体形象,所以有非常大的难度,每一步都烦琐细腻,这不但要有很高的传拓技术,更要有平静的心态,稍有一点浮躁心急,就会功亏一篑。

苦孩子出身的李仁清如今已名满天下,但他仍坚守着一份清醒的淡泊。在他看来,能成为“大国工匠”的,一需责任担当精神;二要淡泊名利,因为追名逐利之徒,不可能能静下心来研究学问。

“石窟、石碑都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不会在繁华的市中心,这三十年在外,基本上都是风餐露宿,出门都带着干粮,吃了上顿没下顿,常常是饿着肚子在创作。”李仁清坦言,虽然现在的工作、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一副拓片制作起来,少则几个小时、几天,几十米的大型作品,连续工作一个月也难以完成。

与淡泊名利相对应的,李仁清对社会各界的帮助扶持却充满感激之情。“以前我没有自己的工作室,在家里干活的时候工作室就是客厅,吃完饭擦干净桌子就开工,大一点的拓片摆都摆不下——金水区文化馆给我免费提供了房间当工作室,我还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还成立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说,这一切都要感谢省市文化、文物部门的支持,“文物是见证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单靠我自己的能力,很难把这些上千张作品完好保存下去,是大家帮助我把它们暂时替国家保存了下来。”

义务授技,传承拓印文化

传拓工艺技艺被专家称为“下真迹一等”的文物,其珍贵程度仅次于真迹。在古人眼里是非常珍贵的收藏品。

作为亚洲最大的文史资料馆,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几十万件拓片,其中绝大部分是平面的碑刻拓片。在这里工作到退休的研究馆员冀亚平第一次见到李仁清的高浮雕、圆雕拓片时惊讶地问:“难道这是拓出来的吗?”冀亚平认为,古人从没有对圆雕进行拓制,而李仁清的技法不但能如实反映雕像的全貌,还能依据拓本对雕像进行全方位的复制。故宫研究馆员郭玉海先生评价李仁清“填补了国内拓片史上的一个空白,可以说‘前无古人’。”

如果说李仁清的高浮雕传拓记忆“前无古人”,李仁清却不想自己“后无来者”:在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凸显出价值的今天,他始终秉承义务教授传拓的承诺,无私传授技艺。

金水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仁清的学生来自各地,但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却没几个。“文物拓片作为一种珍贵的档案,在传拓之前要由相应的文物保护单位批准,传拓的数量也有明确的要求,既不能多拓,更不能倒卖。想靠这个发家致富的人,注定在这一行干不长久。”李仁清坦言,大浪淘沙,这么多年下来,他还是精心培育出了几名得意弟子:“想做传拓工作,人品很重要,其次才是技艺,同时也要对石头有爱心。”李仁清的话质朴但感人,“石刻石雕是古人留下的珍贵财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传承的,一定要避免人为破坏,要为后人保护好这些民族的精神财富。”

我们相信,在李仁清的坚守下,这些高浮雕拓片会让更多人穿越千年时空,看到古代石窟碑刻最初的风貌,并将历史文明一代代延续传承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