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1
书林漫步
曲凤莲诗歌
知味
新书架
随笔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书林漫步

盛夏的果实

——李韬《女士们先生们》序

南丁

本书作者李韬为虞城人氏,我就想起虞城。

1957年早春,我在《河南日报》读到一则消息,说是虞城有位回乡知识青年叫李友轩的,在养猪场喂猪,他凭着一只哨子能指挥猪群集合吃食,解散休息,人称“猪司令”。这则消息拨动了我的好奇心,我由郑州专程乘火车去了虞城,在养猪场住下,近距离地与李友轩及他的猪们相处了数日。李友轩的哨音,在他的哨音的指挥下猪们的行动,至今依然如在耳畔眼前。那是我第一次去虞城,第一次接触虞城人,给我的印象是虞城人是用心用脑在做事的人,是认真的,又是聪慧的。

此后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结识了李明性、赵世信、张兴元三位,或是编辑,或是官员,或是作家,编辑明性官员世信也都在业余写小说散文,皆有所成。我所接触的虞城人,给予我的都是加号的正面的东西,以为虞城人可交。

李韬这个虞城人,是于梦魇般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结束那年的1976年来到这个世界的。倏忽间四十年的光阴就荏苒而去,李韬也到了不惑之年了。在当今,我以为可以将不惑之年读成风华正茂。四十岁,正是一个人的夏季,所谓的灿若夏花,正是在这一季节绽放的。

李韬于读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时,到同村一个师范毕业的叔辈家玩,见他正在临习《多宝塔》,即被书法的魅力吸引,从此开始习帖练字,多年不辍。大学毕业,他应聘到省城一家行业报纸《质量时报》,当时应聘者甚众,李韬就凭他自制的一册“线装书”《李韬书法作品集》,而被录用。在报纸做副刊,这正是他所愿,他常去泡书店,买书读书,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这是其一;其二,在名家新作的作者简介中有时会找到作者的供职单位,他要向名家约稿。

如此这般,竟约来了张中行、王世襄、吴祖光、丁聪、王元化、余性尧、黄裳、贾植芳、吴小如、袁鹰、钟叔河、流沙河、陈四益、方成、董桥、陈子善、李辉、陈思和、王晓明、钱理群、池莉、蒋子龙、刘心武等众多名家学者的稿件。

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李韬的约稿信,小楷信笺,一丝不苟,满纸之乎者也,一派学究模样,还有选择地奉上自己的“墨宝”,乞请正腕。

李韬的这副模样,不是装出来的、作出来的,这正是他的本来模样,用心用脑实诚热情做事待人。

本世纪初,李韬去了新版的《郑州晚报》,仍做副刊做文化版,记者、编辑、主任,一路做下来,前数年做到晚报的副总编辑。至于这个职务,对于当时年近四十的李韬来说,也算是个“盛夏的果实”吧。他更看重的或是另一个果实,就是他于两年前推出的他的作品集《风雅》,上下两册,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包括他采写评说的八位书画家的文字,他的书法作品,还有七首赋,也包括八位友人对他的评说。书印得雅致、大方、厚重。我翻看了他的书法,我不是书法门里人,不敢妄评,但是可以说说我门外人的感觉,不论小楷、行书、行草、汉隶等诸种书体,看起来还都是蛮舒服的。

李韬又要出书了,就是这本《女士们先生们》,看这书名,会不会瞬间就吸引住了你的眼球?

女士3人,先生13人,计16位,涉及书画家、作家、学者、电影演员等行当,多为作者采访得来。对媒体记者采写的此类文字,一般看法认为会流于浮浅,我在阅读前也对之半信半疑,并无多少信心。

待至读完此书的首篇《永玉六记》,就彻底打翻了我的疑虑,甚至有点兴奋起来,忍不住赞曰:此文甚妙!文分:黄氏大展记、黄氏人生路、黄氏艺术观、黄氏读书记、黄氏品人录、黄氏一家子六个章节,娓娓道来,将这位出自湘西的沈从文的表侄只受过不完整的初中教育,之后做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黄永玉,这位堪称当代中国的大画家的传奇人生,他的艺术观点,他的艺术成就,他的交友,他的率性,他的放达不羁,都一一生动传神地呈现在你眼前,使你可以看到他感知到他抚摸到他的体温,仿佛你也和这位个性的90岁高龄的老头儿有了亲密接触。不做足了功课,不具备与这位老头儿有着心灵相通的能力,是断不会写出此等文字的。那么,从这篇《永玉六记》,也可以看到其作者李韬的基本素质,以至这个被采访者有点怪的大画家也就欣然命笔为李韬题下“栏杆拍遍”这四个大字。李韬当然视若墨宝予以珍藏。

一路读下来,黄裳、张海、曹新林、赵世信、张国臣、贾平凹、梁晓声、陈村、王跃文、李巍松、潘虹、九丹、尹丽川、高茀棠、苏飞,等等,这些人物或为我敬仰的学者、熟知的作家画家、曾谋面的艺术家,也有通过李韬的文字才认识的书画家,有的是李韬的朋友,也有的是我的朋友:或展开叙述,或只摄取一个镜头,或长文或短章,皆有生花的妙笔,皆能传达出他所要表现的人物的各自的精气神。

以李韬的认真,聪慧,实诚,热情,可以期待他在他人生的秋季,有更丰硕的更喜人的收成。

是为序。

(此文为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原主席南丁生前为李韬新书《女士们先生们》所作的序。本月11日,南丁先生在郑州逝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