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舍《四世同堂》不再“残缺”
两千余人领略“稀有”魅力
重回罗琳的奇幻魔法世界
17
王小骞:未来很灿烂,拼就是了
“爱丽丝”背后的辛辣讽刺
田冲散文集《春暖花开》出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稀有剧种展演月今收官
两千余人领略“稀有”魅力

本报讯(记者 秦华 通讯员 赵宇宏 文/图)作为“公益无限·稀有剧种经典传统剧目展演活动月”活动的收官专场演出,今日下午和晚间,柳琴戏专场在河南省文化馆一楼小剧场公益上演。这一个月来,有二夹弦、坠剧、柳子戏、柳琴戏等8部稀有剧种经典传统剧目接连公益上演,2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登台演出,带2600余名观众领略了稀有剧种的独特魅力。

今日下午和晚间,永城市柳琴剧团为绿城观众带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王三善与苏三》两场演出。柳琴戏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琴戏的唱腔以徵调式与宫调式为主,徵调式温和缠绵,宫调式明快刚劲。其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女唱腔婉转、悠扬。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即使是同一个演员也很难把唱腔固定下来。

“公益无限·稀有剧种经典传统剧目展演活动月”活动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河南省文化馆、河南广播电台戏曲广播联合举办,旨在积极抢救保护、宣传展示河南的稀有剧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这一个月来,2600余名观众免费欣赏了二夹弦《三进士》《少国公》、柳子戏《抱妆盒》《张清丰》、坠剧《杨秀英进京》《雷门斩子》等传统剧目。不少观众表示,这些剧种和平时经常看到的豫剧、曲剧等剧种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它们或幽默风趣,或乡土气息浓厚,或长于抒情叙事,都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带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据了解,河南是戏曲大省,剧种多样。据统计,目前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剧种有32个。根据调查,目前我省至少有近40个剧种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地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映射。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戏曲,河南省文化厅2012年底启动实施“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经过两年时间,全省共复排传统剧目420余部,组织拍摄传统剧目310余部,收集整理剧目剧本1890多部,曲谱1557部,这项工作有效地保护、传承了稀有剧种,为全面推进我省非遗分类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