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
省政府任命国家工作人员要向宪法宣誓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 彻底排查消除隐患
青年志愿者进校园 开展宪法教育宣传
今年前十月全市 出生二孩4.2万人
爱才惜才成就河南IT“黑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接一版)
无标题

世界艾滋病日开展宣传义诊活动

功力超强

艾滋病综合救治团队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有一个河南省艾滋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的牌子。其职能是,掌握每位艾滋病人的病情,同时全面了解全省一线艾滋病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情况。

要履行这一职能,必须胸有成竹。这意味着强大的责任心,更意味着极强的救治实力。

回顾刚成为河南省艾滋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时,一切还无规可循。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该院先从前期所掌握的全省重点县的治疗点入手,建立一个完备的艾滋病医师网络,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技能应用培训,同时伴随的还有心理疏导,使一线艾滋病医生有了归属感,使艾滋病人的治疗渠道更加畅通无阻。据介绍,这一高效快捷的运作模式得到国家艾滋病防治办公室的认可,在全国全面铺开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今,“国家艾滋病临床培训基地”“河南省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河南省艾滋病临床特色专科、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培育学科、河南省艾滋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等相继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挂牌。此外,该院也是较早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医院之一,借此提高了患者的免疫能力,并对其所出现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尤其是随着艾滋病患者病情的进展,在大批艾滋病患者陆续进入疾病终末期、面临更加复杂并发症的情形下,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为提高综合救治能力,在业务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在感染科基础上,先后增设了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肿瘤内科、外科等综合性科室。

不仅如此,该院一切围绕患者需求,建立了快速高效的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成立了多个学科专业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种制度下,就诊时,由患者所就诊科室提出申请,邀请与患者病情相关科室的专家到患者处会诊。会诊不过夜,当天申请当天会诊。

这一切,是有着强大的医疗和科研实力作为保证的。比如,该院感染科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4项,学科带头人赵清霞自2003年开始被聘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专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艾滋病学组委员,参加《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的编写工作;检验科是河南省感染性疾病重点实验室,能够开展HIV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HIV抗体筛查及WB确认试验等。而像超声、放射、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所有其他患者可做的检查在该院都能完成。

外科救治

“刀尖上的舞者”享盛誉

多年前因卖血不幸感染上艾滋病、2005年又患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法行走的陆先生,经过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专家的股骨头置换术后,再次健步如飞。

这样的故事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已经屡见不鲜。故事背后,不仅有“刀尖上的舞者”刮起的天使情怀旋风,更有一位位艾滋病患者走出阴霾的故事。

一天4台手术,晚上又临时加了一台急诊,一直忙到次日早上6点钟,来不及休息又要参加肿瘤内科会诊,接下来还要给基层医院来进修的医生上课……这就是普外科主任冯秀岭的日常工作。他从事外科手术12年,为艾滋病患者做过1200多例手术,是河南“艾滋病手术第一人”。2014年,央视“新春走基层·急诊室的故事”以《河南郑州:医生没有选择病人的权利》为题,报道了在该院发生的故事。

作为艾滋病人外科手术例数最多的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在国内传染病学界声望很高。国内不少顶尖的艾滋病研究成果与论文,素材均来自他们提供的大量临床资料。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所收治的患者,艾滋病患者约占1/3,还有其他特殊感染患者,如肝炎合并肝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胆囊炎患者、各类肺外结核患者等。

该科围绕肝病、结核、艾滋三大类传染病开展外科手术,还开展甲状腺癌和乳腺癌根治、胃肠道肿瘤根治、肝胆系统外科手术等,其中为结核病患者手术的例数还超过了艾滋病患者。目前该科室已完成了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疝修补及结直肠癌根治术等,在全国传染病医院达到领先水平。近年来,该院大力开展了腹腔镜下的各种微创手术,“结合传染病的特殊性,一方面患者的创伤小、愈合快,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外科医师职业暴露的风险”。肝胆外科常华博士介绍。该院外科病区现扩展为8个,目前能够为艾滋病人做手术的科室包括普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骨科、妇产科、胸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骨结核科等。感染外科手术位居全国传染病医院前列,越来越多的外省市患者慕名而来。

该院骨结核外科主任钱南平自豪地说:“作为特色重点专科,我们拥有国内同类医院中一流的设备、强大的专家团队,手术质量绝不次于一般的综合医院。”

而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手术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该院在感染性疾病综合治疗方面的强大实力。该院是全国最早规范开展特殊感染患者合并、并发外科疾病手术治疗的医疗机构之一,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已形成系列的规范治疗措施,能很好地把握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时机,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手术期的安全。

母婴阻断

从生命诞生起始护航

直到现在,每当抱着可爱的儿子,谢燕(化名)都会忍不住对母婴阻断技术心生感激。因为,虽然她和丈夫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但他们的小宝贝却很健康。

那年春天,刚刚新婚的谢燕怀孕了,但在做孕检时,却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随后,医生建议她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该院妇产科门诊主任张岩红说,小谢刚来时甚至有自杀冲动。像她这样刚发现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医务人员安排了谢燕抽血做艾滋病确证实验,建议谢燕的老公做艾滋病筛查,以便全面了解情况。半个月后,谢燕夫妇双方的情况确诊:双方均已感染艾滋病毒,且目前病毒载量非常高、CD4细胞值非常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宜继续妊娠。

“艾滋病病毒载量高,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的概率高;CD4细胞值低,说明患者的免疫力低、体质差,孕妇有可能不能安全度过妊娠期。”张岩红说。最终,谢燕选择了终止妊娠。

手术后,医务人员又密切随访、指导避孕,第一时间督促夫妇双方口服艾滋病抗病毒药。半年后,小谢夫妇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并顺利怀上宝宝。整个孕期,艾滋病母婴阻断进行得很顺利。之后,谢燕在该院妇产科剖宫产下一个7斤半的宝贝。

“产后母婴情况均好。”张岩红开心地说,最重要的是,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新生儿未感染艾滋病毒。自从国家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妇产科几乎天天都能接听到有二孩需求的艾滋病患者打来的电话。而这一切能够成为现实,得益于母婴阻断的成功实施。

数字显示,2012年至2016年11月,该院妇产科共成功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164例。

“很多艾滋病人都梦想有个孩子,我们会根据她的年龄、健康状况等自身条件设计母婴阻断方案,完成她们做母亲的愿望。她们在宝宝出生后,会第一时间向我们报喜。我每年都能收到一些患者的小礼品,过节的时候也会收到很多患者的祝福短信。”感染科主任赵清霞说。

爱心无限

以责任担当履行使命

近几年,不歧视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患者携手同行等理念,已经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但在现实中,不仅是普通大众对艾滋病患者心存顾虑,就连患者自己也心事重重。

于是,病房的门牌与床头诊疗卡上,没有任何字眼儿提到“艾滋病”。“很多艾滋病人就诊前都有很大的顾虑。因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害怕受到歧视,很多艾滋病人宁可放弃就诊治疗。我们都会有意识地保护病人的隐私,消除他们的顾虑。”感染二科主任孙燕说。

“艾滋病人大都很敏感。很多艾滋病人刚进医院时,会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对医生和护士都会本能地排斥抵抗。”感染五科主任刘春礼说,“所以医护人员要格外耐心和谨慎,慢慢去接近他们,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当了解到你是真心地关心他们后,他们就会信任你。”

实际上,在与艾滋病患者的朝夕相处中,没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在感染一科工作了10多年的小何说,直到如今,她的公公婆婆还不知道她在艾滋病区上班;同样是科里的“老人”小琼,她丈夫至今也不清楚她的工作。“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留下来了。艾滋病人需要我!”小琼说。

除了承受身心的劳累,医护人员还要承受职业暴露等风险。扎针、取针、封管、穿刺……这些医院里最常见的医护和手术操作,在这里可能造成终生的伤害。手术中一旦不小心,就会面临职业暴露、发生艾滋病感染的危险。比如,传递器械中容易造成误伤,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可能发生问题,特别是一些合并骨科手术,在处理一些骨刺、骨叉、骨头尖时很容易发生刺伤。比如做关节置换手术,可能形成血雾,吸入肺中后果不堪设想。

承担手术的医生穿着三四层厚的手术衣,长筒胶靴,大护目面屏,戴着双层无菌手套……手术过程自始至终都是血液与金属利器的博弈,若划伤手部或其他部位,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犹存。即使有这样的层层防护,医护人员在手术中也不能幸免。

有一次,在传递手术器械时,护士蒙蒙的手部被刺伤了。不幸的是,蒙蒙刚刚怀孕3个月,遇到这种事只能先将孩子流产,然后再用阻断药。那一天,蒙蒙在房间里失声痛哭。

胸心外科主任朱长庚在为艾滋病人做手术时,不幸被针扎到了手,造成了职业暴露。紧急吃了28天的阻断药,几乎虚脱,但他还坚持为艾滋病患者手术。

“为艾滋病人做手术,就是时刻用生命来抢救生命。很多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病人,跑了很多地方都得不到治疗,不做手术可能很快就没命了。我们愿意帮助他们。”骨科病区张勤安博士说。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自2000年该院成立艾滋病区以来,共发生10余起职业暴露。“虽然全部都是虚惊一场,没有一位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毒,但大家都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所以说,我们这工作,就像在针尖上跳舞。”艾滋病区护士蔡艳说。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淑焕表示,在医院,一个称呼,一次输液,都在不经意间传递着真情,都是为了给艾滋病患者及其他传染病患者和普通患者树立起信心,为了坚守这个给患者带来希望的阵地。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锤炼医术,践行天使情怀,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博大的爱心、积极的公益担当,履行大型公立医院的责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