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6版:经济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随着80后、90后进入生育高峰,月子中心随之红火起来。作为母婴产后护理机构,月子中心提供包括婴儿护理、产妇照料、产后修复等多项服务。近期,多地出现有关月子中心的纠纷,有些甚至因对产妇和孩子造成人身伤害对簿公堂。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高大上”的宣传和价格背后,月子中心良莠不齐,很多所谓的“专业护理”人员就是普通家政人员转行。目前,这一新兴行业乱象丛生,亟待加强监管。 生意很红火 投诉也很多 停水停电、老板跑路、给孩子存的尿不湿也不见了……近日,刚生完宝宝的成都市民王女士遇到一件糟心事。由于老公长期在外出差,王女士选择了成都一家名叫“吾爱”的月子中心坐月子,预交了4万元服务费,打算住一个月。然而,刚住半个月,月子中心突然“倒了”,老板不知去向。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有些月子中心甚至对产妇和孩子造成了人身伤害。今年5月,孙先生在长春市一家月子中心预交了1.98万元服务费,妻子生产后刚住进去,就发现室内装修气味浓重。考虑到产妇和孩子健康,孙先生要求退款,月子中心却扣除了0.98万元服务费。孙先生投诉到吉林省消费者协会,经过协商,月子中心才退款1.7万元。 记者走访成都、福州、海口等地发现,月子中心的生意大多很红火,不少地方到年底的床位几乎都预订满了。但同时,记者也发现,一些月子中心租用酒店、宾馆的几个楼层就开始招揽生意。房间大多没有阳台,环境较封闭,空气流通差。有的甚至没有专门厨房,月子餐在其他地方烹饪好再拿到酒店加热,很难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安全。 准入门槛低 人员无资质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月子中心乱象丛生。 ——准入门槛低。据了解,现在的月子中心只需要通过工商注册,领个营业执照就可经营,准入门槛很低。正规月子中心会完整登记所涉业务范围,如母婴护理、月子餐饮等,但不少月子中心登记的经营服务范围多是母婴健康管理咨询,但在实际中,往往超范围经营。 ——家政人员转行,花钱买证就上岗。一位月子中心的“专业护理”告诉记者,很多“专业护理”其实是家政人员转行,根本没接受过什么专业培训,金牌护理之类的证是买来的,一本几百元钱。目前多数从业人员只能从事简单的饮食起居照顾,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没有硬性规定,月子中心聘请人员的数量和标准由自己确定。 ——定价混乱。月子中心的收费从每月上万元到20多万元不等。记者在大众点评网上看到,同样是月子中心,有的一套月子套餐收费一万余元,也有一套“台式月子套餐”28天收费26万元。据了解,一些月子中心的天价套餐只是噱头,吸引有钱的客户;而一些无资质的月子中心则以低价吸引消费者,靠规模盈利。 缺少行业规范 亟待加强监管 海南安贝宝母婴护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瑾表示:“月子中心向消费者提供的是综合服务,涉及妇幼保健、住宿、餐饮等多内容,不是简单的家政服务,应严格准入门槛,在从业人员资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加强监管。”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田莉认为,应加快建立行业标准,完善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据了解,目前,月子中心的日常监管是由工商部门主要负责,但涉及的母婴护理专业程度、卫生、食品安全等内容并不属于工商检查范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 多位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行业规范标准,对从业人员素质、服务规范等提出硬性要求。上海贝瑞家母婴集团总裁孙娅认为,要尽快确定月子中心的监管主体,让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监管。 2015年11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发布了《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行业管理与服务指南》,提出月子中心距离医院不得超过15分钟车程、24小时母婴同室、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等规定。 福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林桂辉认为,母婴这个群体很脆弱也很敏感,月子中心作为市场新兴行业,应该尽快引导各地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化运作。 据新华社成都12月1日电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