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暖冬行动 暖流涌动
校讯传真
短讯速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暖冬行动 暖流涌动
郑州回中国际部学生做起体育老师,教后里河小学学生学“功夫”。
郑州九中学生感恩义卖

本报记者 李 杨

一件棉衣,一本书籍,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算什么,却可以给一名贫困学生带来温暖和关怀;一次交流,几句鼓励,对许多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却可能会影响一名留守儿童的一生。寒冷的冬季,我市不少学校都开展了“暖冬行动”,师生们纷纷用各种形式把爱心送给有需要的人。

有爱寒冬不再冷

12月2日下午,郑州市第一零六中学12个家庭困难的学生收到了来自郑州慈善总会捐助的“爱的暖冬包”。暖冬包里有棉衣、棉裤、围巾、手套等御寒物品,这对贫困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暖冬包发放仪式上,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们的笑容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温暖。让人温暖的不仅是社会和学校帮助贫困学生温暖过冬的关爱之举,更是这种倡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核心价值观和奉献爱心、捐资助学的良好风尚。

入冬以来,我市不少学校都及时地为贫困学子送去了一份温暖。郑州四十三中的师生把温暖送给了远在周口市郸城县张完乡大王小学的孩子们。

“大王小学地处偏远,校舍简陋,学生中有80%都是留守儿童。”郑州四十三中党总支书记牛红国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学校的老师一直在该校对口支教,谁都想不到那里的条件竟会如此落后,学校只能供应一顿午饭,甚至没有热水供应。那里师资极度匮乏,现在仍在当地支教的四十三中英语老师位小瑞不仅要代六年级的英语课,还要代五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学校的体育器材也极为奇缺,那里的孩子几乎从来都没有上过一节像样的体育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郑州四十三中为大王小学的孩子购买了跳绳、毽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篮球等运动器材,希望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上好体育课,快乐身心、增强体质。后期,四十三中还将继续加强两校教师的交流,为那里的孩子带去更加科学、专业的体育课。

热情捐书润心田

“2016暖冬行动,这个冬天不再冷。”近日,郑州五中的学生一进校园就被显示屏上的这句话深深吸引。原来,该校文明办与校团委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联合启动了“2016暖冬行动”,为结对帮扶单位荥阳市城关镇桃李乡村小学举行爱心捐书。为了让留守儿童“冬天有书不再冷,孩子读书更幸福”,很多老师和学生抱着厚厚的书籍,排起长龙等待捐赠。在校生拿出自己心爱的图书,走读生从家带来珍藏的图书,教师也把积攒很久的图书拿来,一一捐献给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短短一个中午的时间就收到各类捐书2500余册。

据郑州五中团委书记史栋杰介绍,地处偏远山区农村的桃李村小学,学校与家庭的图书远不能满足这些孩子读书的需要。了解这种情况后,学校党委、文明办、团委,急留守儿童之所急,联合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捐书暖冬行动”,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渴望读书的留守儿童。

“读好书能扩大视野,开启智慧,培养品德。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而言,读好书意义尤为重大。而广大农村学校的孩子很少有种类齐全的课外书可读。”郑州五中校长张天佑对本次捐书活动的重要意义非常看重,他表示,这次捐赠的图书都是孩子喜爱的经典读物,希望农村的留守儿童能够在书香的滋润下快速成长。

看似平常的一本书、一节课,真的有可能点亮一个山区孩子的梦想。近日,金水区纬一路小学5名教师和6名少先队员和爱·公益联盟郑州站志愿者,一起来到登封大金店桑楼和磴槽两所贫困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送去师生捐赠的5000多册爱心图书。据了解,那里的孩子因为贫困,没有阅读书籍和阅读习惯,送去的图书可把孩子们高兴坏了。除图书外,纬一路小学还给学校送去心理健康教育课、体育课、音乐课,课堂上老师与孩子亲密互动,进行心理疏导游戏。

“山区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天真烂漫的笑容,还有他们在心理疏导课上泪流满面的样子,都让我们深深感动。”参与活动的师生们表示,他们把爱传递给了别人,自己也感动快乐和幸福。

无私义卖懂感恩

感恩节,有的人花大价钱,买了鲜花和烤鸡,点上烛台办了聚会;可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方18,稚气未脱,却用自己不甚有力的双手、不甚宽厚的肩膀,挺起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今年的感恩节,郑州九中国际部的学生就在义卖献爱心活动中度过了一个更有意义的节日,他们用自己的一分耕耘和努力,去温暖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虽说感恩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但感恩也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我们举办‘心存感恩,与爱同行’的爱心义卖和拍卖活动,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懂得感恩,学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和家庭。此次活动募集所得的善款将会以国际部全体师生的名义捐献给贫困地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寒冬里的一片温暖。”郑州九中国际部学生发展部主任袁献伟介绍说,活动刚开始只是在高一年级发起的,但很快就带动了其他年级师生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为了能筹集到更多的善款,孩子们拿出来拍卖的都是自己心爱的宝贝,或许真正打动在场每个人的,正是他们这颗奉献爱心不计回报的真心。

“我们享受这种创造价值的感觉,用自己的所有换取所得,再把自己的所得给真正所需之人,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学生这样说。在义卖中,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了自食其力的不易,更感受到了自己努力换来回报的喜悦。虽然义卖的价格低于商品本身的价值,但他们却心满意足,因为活动中的每一分收获都饱含着他们的一份深情。

爱的教育感人心

最好的教育,来自身体力行;最好的感悟,来自亲身历经。为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感恩,学会感恩,郑州市回民中学国际部组织了一场为贫困山区送“光明”的大型感恩活动。12月2日,郑州市回民中学国际部学子在该校副校长夏向阳的带领下,远赴驻马店市确山县后里河小学,为那里的贫困学子送去“光明”。

经过3个小时漫长的路程,学子们终于到达了驻马店确山县后里河小学。为了给那里的教学设备改善出一份力量,郑州市回民中学捐赠了360套笔记本、50套书包、几十本图书等学习用品和篮球、跳绳等体育用品,由家长捐赠的灯具、学生捐赠的衣服、鞋子等也不计其数。此外,回中国际部的每一个学子还专门带来了他们自己的礼物,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到那些贫困的孩子。

此次活动中,郑州回中不仅为后里河小学的师生带来了急需物资,还特意安排了一个更有意义的活动——组织国际部的学子和当地孩子们互动。回中学子走进后里河小学的课堂,有模有样地做起了他们的老师。他们纷纷运用自己的特长,有的带领玩游戏,有的教孩子学英语,有的教孩子武术。慢慢地,孩子们不再羞涩,与大哥哥大姐姐开心地玩耍起来,大家的心也开始彼此贴近。

两个小时的亲密接触结束时,后里河小学的孩子们合唱了一首《感恩的心》作为践行,回中所有的师生为之感动。“在这一刻,再多的言语,再多的力量都显得单薄起来。贫困孩子的那颗强大而又坚韧的心让一切的困难、不幸都显得渺小。亲身经历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帮助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句话的含义。”在场学生表示,用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内心感到无比充实、无比幸福。这样的经历,或许对于双方都是最好的“爱的教育”。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