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郑风 上一版3
鸡汤谁先喝
村西井沟(国画) 曹剑丞
饥饿是最好的调料
月色撩人
《午夜夕阳》
青山春晓(国画) 王业东
人生的两个百分点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饥饿是最好的调料

李开周

电影《黄金时代》里有这么一个片段:

萧红跟萧军在哈尔滨某旅社同居,萧军失业,她无业,没钱买吃的,饿得快不行了。萧军抗饿,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萧红睡不着,凌晨爬起来,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其他房客门口挂着的面包圈,一个劲儿地流口水。她想偷一个,可是不敢,犹豫了很久,徘徊了很久,等她终于下定决心要去偷的时候,墙上的面包圈已经没了。

这个片段非常写实——萧红出道之前确实挨过饿。不过演员演得并不到位,我个人觉得汤唯的表演有些呆板,没有把挨饿之人对食物的强烈渴求演出来,可能是因为她没有挨过饿的缘故吧。

我挨过饿,我清楚地记得饿的滋味。说到这儿可能会有人骂我:“你一个八零后,既没有经历过一九四二,也没有经历过‘大跃进’和‘文革’,你一出生就是改革开放和全民温饱,你竟敢说挨饿,这不胡扯吗?”不,我没胡扯,我说的挨饿就那么两天,时间很短。

那是1999年,我正在郑州读大学一年级,家里偏穷,学费靠无担保助学贷款,生活费靠打扫厕所——每天早晚去教学楼打扫两次厕所,到月底能领九十块钱的特困生补助。那时候物价便宜,九十块钱刚好是我一个月的饭钱。也不知怎么的,有一个月的补助发晚了,餐卡上的余额也刷完了,粮草一断,没钱开饭,又不好意思借同学的钱,只能忍着。连忍了五顿,肚皮就开始发抖,两腿就开始发飘,胸口就开始发慌,后脑勺就开始发蒙,那种感觉有点儿像高原反应,但是比高原反应还要难受得多。

晃晃悠悠扫完厕所,回宿舍装病,蒙头盖脑躺着,不敢听勺子触碰饭盒的声音,免得肠胃受刺激。舍友吃完出去,我掀开被子一瞧,他饭盒里还剩一点儿米饭,我喉咙里立马伸出一千只小手,直想把剩饭塞自己嘴里,但是怕人笑话,终归忍住了。晚上又去扫厕所,发现楼道里扔了一大捆旧报纸,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穷极智生,狗急跳墙,偷着去废品收购站把那捆报纸卖了,卖了三块钱。有了这笔钱,赶紧买馒头,就着白开水狼吞虎咽饱餐一顿,哇,香甜极了,幸福极了,安全感从胃里咕嘟咕嘟往上涌,每一口都有起死回生的大喜悦,那可真是世界上最好吃最好吃的馒头啊!

挨饿绝对不是好事儿,饥饿绝对不是幸福,一个人只要挨过饿,就一定会想办法避免再挨一次饿。萧红在哈尔滨挨过饿,所以她成名之后,身上永远都要留几张钞票,那是她的饭钱,她的救命粮,她让自己免于饥饿的一条底线。我在郑州挨过饿,所以我现在努力写专栏,我永远不让我的账户出现赤字,我决不能再让妻子和孩子去面临挨饿的风险,去体验一贫如洗的无助感。

但是当孩子挑食不吃饭的时候,也有必要让他尝尝挨饿的感觉。孩子挑食不吃饭,不一定是缺锌,也不一定是缺心眼儿,有时候只是缺了一个会做饭的好爸爸或者好妈妈。假如咱们苦练厨艺和刀工,变着花样给孩子贡献美食,他还是不吃,去医院一查,又没有任何毛病,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好办,饿他一顿就老实了。

大家还记得宋高宗吧?当年宋高宗从金国大营里逃出来,身上没带干粮,走到安阳就撑不住了。好不容易弄来一捧小米,捡了一捆柴火,他用一个烂了半边的饭缸子煮着吃,吃着吃着哭起来了。随从汪伯彦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今日方知粟之正味!”现在我才知道小米的味道原来这么好吃啊!

饥饿是最好的调味料,此言不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