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郑州制造摘中国好设计金银奖
我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市领导昨日会见 东风汽车公司客人
省会北部两座 新黄河大桥开工
市政府举行新年招待会
军中孝子带出 全国文明家庭
市领导调研荥阳经济 社会发展及文明创建
代表集中学习 提升履职能力
本月起至春节前全市 督查农民工工资支付
再动员再部署再督促 确保整改任务落实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部队好作风助推好家风
军中孝子带出 全国文明家庭

本报记者 裴其娟

编者按

家风连着作风,家事连着国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中央文明委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8个方面作为评选标准,从全国范围评选了300户文明家庭,并于12日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我市马昕家庭、王金宽家庭、方秀云家庭等3户家庭此次荣登榜单。为了传扬他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今日起,本报将刊发这3户全国文明家庭的感人事迹。

马昕家庭12日在京被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昨日,载誉归来的他接受采访,令记者感受到了这四世同堂39口人大家庭相亲相爱的满满正能量。

好家风源自好父母

马昕的家在二七区建中街办事处交通路社区,一进门,一张30多口人的全家福格外醒目,这是马昕父亲马云杰、母亲杨秀坤七十大寿、金婚庆典时拍摄的,马昕兄弟姐妹6家每家都有。

马昕1973年出生于新蔡县农村,父亲马云杰、母亲杨秀坤是村里公认的好人。因马云杰的父亲去世早,马云杰作为侄孙,对家里的两位孤寡老人关怀备至,并为他们尽孝送终。

受双亲影响,马昕从小就养成了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好品格。1992年12月,19岁的马昕入伍,领到第一月35元津贴就全部寄给了父母,军校毕业后,也总是第一时间将大部分工资寄给父母。马昕当时还资助过家庭困难的小学生王昆,主动担负起孩子各期学费,直至大学毕业;村里两位孤寡老人,马昕也时常挂在心上,每次回去都会帮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给他们买好吃爱吃的食品。

部队作风管理大家庭

马昕兄弟姐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五,但因为穿上军装带过兵,他一直都是兄妹中的主心骨,即便是相继成家分门立户之后,但凡哪个小家遇到了大事,也要向马昕讨主意。

“只有帮兄弟姐妹们都过上好日子,才能让父母安度晚年。”马昕说。在他的引导下,兄弟姐妹们相继在郑州打工、开店,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下转五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