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原生活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银行理财岁末“逆袭”
医讯速递
小小华夏信用卡 打造生活服务圈
金融关注
健康提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银行理财岁末“逆袭”

本报记者 龙雨晴

时至年末,不少投资者翘首期盼的“年末效应”如期而至,近一个月来,银行理财收益呈现出十分诱人的上涨趋势。与此同时,近期银行理财产品还出现了罕见的收益和期限倒挂现象。理财专家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机遇已至,投资者在享受这场“理财大餐”时还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理财收益率上涨

自从央行去年取消了存贷比考核红线之后,银行季末揽储,大幅上调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现象就越来越少了。但近期年末资金的紧张让不少银行都推出了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各大银行正在全面上调理财产品收益率。

相关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银行理财收益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同业银行非保本理财3个月期限(跨年),收益率普遍升至4%以上,上涨幅度在50个到70个基点。有的甚至达4.5%至4.6%,而在上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达4%的产品还是个别少数。

“最近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普遍偏高,如果偏爱短期理财,现在投资最合适。”中信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该工作人员手中的宣传单页上显示,一款产品期限为108天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4.45%。

除了中信银行之外,记者还了解到,招商银行53天金葵花增利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15%;华夏银行“小龙人”移动银行专属理财89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就连工农中建四大行35天左右的非保本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已从一个月之前的3%左右提升至4%左右。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综合来看,年底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确实有了明显提升,新年后理财产品收益率有进一步回落的空间,因此建议投资者最好趁现在锁定高收益。

收益期限罕见倒挂

投资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这是大家对理财产品普遍熟悉的印象,但今年末却出现一个罕见的现象,即产品的收益率与投资期限出现倒挂,短期理财产品较长期理财产品可能收益更高。

以12月第二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为例,1~3个月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7%;3~6个月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为3.91%;而6~12个月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5%;12~24个月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仅有2.94%。具体来看,以招商银行为例,其12月16日发行的金葵花增利系列产品98天的预期收益为4.2%,270天的却是4.1%。

我市一家银行相关负责人指出,理财产品利率倒挂凸显年末流动性紧张:“年末的节点效应,使银行集中推高收益理财产品,但因未来市场利率走高趋势并不明朗,又使得银行不愿用高收益来锁定长期资金,与过去银行理财期限越长利益越高有明显区别,所以投资者在购买时也要看清收益率的高低之别,不要陷入以往的‘惯性思维’。”

看清产品谨慎选择

如今,银行理财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尤其面对年底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时,投资者更应看清该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和一些隐性条款,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

那么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具体需要注意什么?某银行理财经理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仔细看清理财产品的销售协议书。如果协议只有银行印章就没问题。如果是银行代销产品,那么会有银行与产品发行或承销公司签订的代销协议,以及产品投资方等相关印章。想要购买货真价实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定要看清楚销售协议上有没有银行公章。

其次,区别保本和不保本。即便是银行自身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有保本和不保本之分。不保本的银行理财,收益率受收益类型、资产投向、币种、发行期限等影响,也会有投资亏损的风险。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可以选择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

最重要的还要弄清楚:自己的钱都投资到什么地方了。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的风险直接挂钩,比如有的理财产品投资到股票和私募基金,风险就会相对更高。所以投资者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自己投资的是什么产品,发行机构是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