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绿色的冬天
小鱼对河床的成全
唐·孟郊《游子诗》(书法) 韩湘人
腊八粥
《留学这件事》
修补(摄影) 布廖克
北京,南京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腊八粥

♣ 柳已青

前几天,很多人聚集在超市的杂粮区,我感到很纳闷。上前细看,原来他们在买配好的腊八粥原料。

对于懒人来说,电饭煲真是一个省事的神器,只需把红红白白的豆和米淘洗干净,按照比例加水,把电饭煲打到熬粥档即可。对于忙人来说,电饭煲也是一款挤压时间的神器,只要把八宝粥的原料放进锅里,该干嘛干嘛,什么事情也不会耽误。也可以晚上预约好时间,第二天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粥。

电饭煲工作半个小时之后,一股豆香和米香在厨房缭绕不散。锅盖的透气孔上蒸汽喷薄而出,我仿佛看到锅内的红豆、大米、黑米在热力的翻滚下,慢慢开了花,各种豆和米互相融合,浑然一体。粥的香味在蒸汽升腾中飘散。

想起儿时,那时冬日熬粥,用那种大铁锅,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往锅底添加柴火,或者是棉花柴,或者是去掉颗粒的玉米棒子。刚开始用十足的猛火,烧开锅后,用文火慢慢熬。

熬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个升华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要心急。风箱一推一拉,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外面寒风肆虐,小小的厨房内温暖如春。在这一刻,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整个世界。风箱不徐不疾的节奏,仿佛亘古不变;厨房内热气升腾之中,粥的香味,从历史的深处飘逸而来。就这样投入,正如禅宗所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烧火做饭,亦可参禅。

冬日乡村早晨熬腊八粥,遇到风定的时刻,家家户户的烟囱里,炊烟袅袅升起,是柴草羽化的仙气,是村庄安静的韵律和呼吸。不管是外出的游子返乡,还是在庄稼地里劳作的村民,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就安心了,那是家的象征。炊烟带着人间烟火的气息,和孩子降生的哭声一样,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画面与声音。清冷寂静的早晨,熬制腊八粥的炊烟中,隐约可见千年而来农耕文化的色与香。

腊八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的一次融合。佛教的慈悲大爱融入了易经的阴阳互补,本身就是一次碰撞之后的交融。腊八粥最初带有农耕文化祈祷五谷丰登的含义,在最寒冷的日子喝粥,是古人应节令饮食的选择。

腊八这天也是佛教节日——成道节。相传,释迦牟尼在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遭难,被牧女进献的粥糜所救,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此后,佛门弟子在这一天举行诵经活动,并用干果、杂粮煮成“腊八粥”。

腊八节的粥,因为有了佛教文化的渗透,有了慈悲温暖、普度众生的意味。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八宝粥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广济穷苦人食用。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

吃了腊八粥,春节就一天天近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