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2017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诤言献良策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增设停车位 缓解停车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
建诤言献良策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昨日下午举行的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委员们针对我省的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扶贫、中小学布局改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等问题积极建言,助力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

源头治理

大气污染

近年来,全省上下对空气质量治理狠下功夫,采取了不少“铁手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空气质量现状仍然严峻。

“能源消耗大且结构不合理,耕地过度施肥、秸秆处理失当、养殖业氨排放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环保产业发展滞后等都是问题存在的原因。” 王家柱委员认为,应加强科技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撑。由政府牵头组织技术团队制定详细的方案指南和技术导则,保障差异性环保政策的落实;引入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环境治理效果,并动态更新治理方案;建立动态污染源清单,有针对性地制定大气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

他还认为,应控制非电行业煤炭使用。同时,还应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推动新兴经济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下决心减少化工、焦炭、水泥、冶金等高污染行业审批、扩建和生产。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制定清洁生产标准,作为强制性措施要求每个企业必须做到清洁生产。

2

推进精准

健康扶贫

因病致贫返贫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是挡在小康路上的“拦路虎”。

“要实现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就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孙晓红委员开门见山。

孙晓红建议,应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和精神卫生、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等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和临床专科建设。

孙晓红认为,还应降低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费用支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通过城乡医疗救助给予补贴,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在贫困县先行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扩大病种范围。

3

调整农村

中小学布局

张德轩委员在大会发言《关于调整我省中小学布局的建议》中说,目前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迫在眉睫。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外迁,生源减少,催生了一批“麻雀小学”。市县城区学校建设滞后,大班额现象严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他在调研中发现,豫西南地区有不少投入几十万元的教学楼刚一竣工就没有学生。

张德轩建议,重新制定我省农村学校的布局规划,把中小学生的总数按照县城以上承载50%~60%(初中学生的70%)、乡镇承载30%、农村承载20%的思路重新进行规划,将乡村两级6+3办学模式(即小学6年在村,初中3年在乡),改为3+6模式(即小学3年在村,小学高年级及初中6年在乡),农村小学改成教学点,腾出来的校舍全部改建成公办幼儿园和行政村公用设施;把中小学校建设作为市区县城提质扩容提高人口承载力的巨大抓手,新建、扩建、改建城镇公办中小学,大量增加学位的有效供给,让农村孩子大量在县城以上就读,每个县城承载中小学生总数50%~60%。

他还认为,应建设乡级寄宿制学校,将乡镇直属中小学及少数300人以上的农村学校按标准化要求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实施的营养餐改善计划,在乡镇以下学校全部改成免费“午餐工程”,取消加餐。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爱的家园和亲情的乐园,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唯一出路。

4

让中原

文化走出去

“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是新形势下我省提出的文化建设新目标,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促进我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张树才委员表示,根据调研,我省文化产业园区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诸如缺乏深层次融合发展,科技支撑不力,缺乏新兴产业和龙头带动,园区项目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

张树才建议,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要统筹考虑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禀赋,进行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突出园区经营的文化内核,形成良性集聚;要利用文化产业园区包容性、扩展性强的特点,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与会议展览、先进制造、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文化+”的新业态,促使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拓展延伸文化产业链条;由专项资金给予专项补助,重点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知名文化产业品牌;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培育一批文化科技创新团队和一系列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引导文化产业园区利用科技实现转型升级;以文化产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构建新型文化交流平台,鼓励文化产业园区企业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把中原文化的底蕴、理念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5

城市空间

一体规划建设

一座美好的城市首先应该是安全的,没有设“防”的城市危机四伏。贾宏伟委员认为,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规划建设迫在眉睫,亟须引起重视并切实付诸实施。

贾宏伟建议,加强立法,编制地上地下建设总体规划,发挥人防建设作用。把人防工程建设和市政、交通、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发挥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三项功能,满足城市防空袭、防灾害、防事故、防恐怖袭击等需要;加大重点片区一体开发建设力度。郑州市政府应在地铁运营段,配建具有防护功能的应急指挥场所和疏散区域,并与重点目标地下疏散掩蔽场所互联互通;以轨道交通枢纽为核心,一体规划、多层立体开发,加快建设以地铁换乘站点为主体,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片区综合体、“地下城”;推进高铁郑州东站、体育公园、双子塔、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地下区域连片成网、综合利用。所有城市在建、拟建地铁应确保兼顾“四防”要求。

6

健全家庭

医生服务体系

2016年,省无党派人士调研组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执行中的问题与建议”为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调研,发现我省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执行中存在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滞后、服务主体支撑能力有限、签约服务工作保障乏力、社会认知程度偏低等问题。

张广东委员建议,完善配套政策,市级政府应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团队、方式、内容、费用,以及市、县、乡三级医院职责、双向转诊标准等方面作出规定,统筹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医保支付、人事考核等政策,规范签约服务行为;健全支撑体系。在信息化支撑方面,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签约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并及时更新与共享;通过医联体建设、远程会诊等方式,强化专业专科医生与家庭医生的沟通交流;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方式,强化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互动交流,实现患者咨询、健康管理、在线诊疗等服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