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故乡的歌(国画) 代礼胜
母亲灯
快乐的年味
炒米糖
《我们都是蒲公英》
新县卡房写生(国画) 桂行创
大明清官张孟男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明清官张孟男

♣ 宋宗祧

张孟男是中牟县历史上著名的才子和清官。

张孟男字元嗣,明朝中牟(今中牟县三官庙乡土墙村)人。张孟男少年时就聪敏过人,胆识非凡。他当时读书的寺院在县城郊外,由于地处偏僻,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但张孟男经常夜间独自往返。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张孟男考中进士,出任广平(今属河北)府推官(主管审判),稍后任汉中(今属陕西)同知(知府副职),继而回京连续升迁,任尚宝丞(掌管皇帝玉玺)。

此时,张孟男的姑父高拱以首辅兼管吏部,权势显赫,但张孟男从不攀附。每相见,除了正当的公事外从不谈及私人关系。于是,高拱便认为张孟男傲慢无礼,以致对他十分反感,四年不予升职。其实高拱的意思,就是想挫一挫张孟男的傲气,但张孟男好像一点都没感觉到,依然丁是丁,卯是卯,勤恳办事,正直做人。后来高拱被排名其后的内阁大臣张居正和太监冯宝联手诬陷罢官,遣回河南新郑故里。一时间,那些趋炎附势之辈全都躲得远远的,唯恐受到牵连。可是,张孟男却不避嫌疑,上下左右协调有关事项,并亲到高府替他收拾行装,然后置酒饯行郊外。高拱十分感动,不由对之前压制张孟男愧疚不已。他连连对张孟男说,自己虽为朝廷老臣和长辈,但在张孟男面前自愧不如,感到汗颜。

张居正掌权后,将张孟男升为太仆少卿(太仆寺卿之副职,掌车辂、厩牧),但张孟男一如既往,并不攀附,同样令张居正很是失望,又是数年没有提升他。后来,张居正势败被抄家,而张孟男却没有受到任何牵连。朝廷嘉其耿直,四年连升四级。

万历十七年(1589),明神宗朱翊钧由于迷信神佛,深居宫中,连续八个月没有上朝,张孟男便冒死上疏劝谏。奏疏说:“岭南人为原来的都御史李材申报功绩,蔡地(今河南省汝南县一带)的人控诉原县令曹世卿枉法,他们的奏章都被留在宫中,而来人则被留在兵马司待命,天天吃不饱饭。这是不是不想让他们活了?如此做法会使圣德遭受损害!”皇帝十分震惊,于是隔三岔五驾临一次朝房。当年冬天,张孟男升任户部左侍郎(财政部副部长)。不久又升任南京工部尚书(建设部部长),还未到任又改为南京户部尚书(财政部部长)。当时的留京(南京)国库空虚。张孟男接任后,大力整顿。不到两年,仓廪存粮就由仅够两年之需积累到足够七年之用。水衡官修筑粮仓,他调拨节余的两千两银子资助。有人说你怎么替别人耕田?张孟男回答:“公家的事情,分得那么清楚,有意思吗?”

万历三十年春天,有诏令罢除矿税,但迟迟没有施行。张孟男率领同僚上表劝谏,朝廷也没有答复。接着,他被加官为太子少保。之后,他连续五次上表请求辞官还乡,但皇帝不允许。当时矿税的祸患一天天加剧,张孟男便拖着病老之躯起草了数千字的遗疏,极力陈述征收矿税的危害。他说:“我是户部官员,所征收的租税,都是百姓卖儿卖女,削骨割肉得来的。虽然说我的职责就是催促课税,但我尽职的结果,却使百姓困穷。如此聚敛财富令百姓困穷,虐待百姓使国体动摇,像我这样的大臣,皇上怎么还任用啊!我这样悲切地鸣叫,实在是替陛下作杞人之忧!”他嘱咐儿子将表呈交朝廷,第二天就去世了。南京尚书赵参鲁等人奏陈他的清廉、忠诚,朝廷追封他为太子太保。

张孟男的高风亮节和正直人格受到了人们的推崇和赞誉,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