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节后立春新气象 撸起袖子加油干
构建五大生态系统 全力提升城市品位
食品安全工作将量化考核
形成以郑州为中心 “鼎”字形输电网架
新春系列招聘会 今日起拉开序幕
海因里希法则与事故预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构建五大生态系统 全力提升城市品位

(上接一版)

构建五大生态系统

——四个方面努力,构建森林生态系统。

建设中心城区绿色生活圈。在主城区1100平方公里区域内(绕城高速公路、黄河、京港澳高速公路围合区域),加快实施公园游园、生态廊道、铁路沿线绿化和森林公园建设。完成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和铁路沿线绿化,着力实施107辅道、西三环北延、京广快速路南延等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推进郑州市森林公园、郑州侯寨森林公园、生态保遗工程和西流湖公园整治提升工程建设。

建设中心城区外围生态隔离圈。在黄河以南与连霍高速公路之间、荥阳市建成区以东与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之间、新郑市建成区以北与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之间、中牟县建成区以西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之间1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和森林生态城市工程建设,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重点发展花卉、苗木、林果、牧草等产业。新开生态保遗工程建设。完成园博园、双鹤湖公园、郑州商城、荥阳故城、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建设,加大登封香山森林公园、新郑市具茨山森林公园、第二动物园、第二植物园等项目推进力度。

建设市域边界森林组团防护圈。在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和航空港区的建成区及周边,建设城市森林和防护林区,构建“县域”森林组团,结合生态廊道建设,采用组合链接方式,串联各“县域”森林组团,围绕市域边界构成森林组团防护圈。加快商登高速两侧绿化、S323生态廊道提升、省道317、541廊道绿化等项目建设。

全面升级黄河沿岸森林屏障带。沿黄河大堤两侧、东西跨郑州北部全境,通过补植增绿、抚育改造中幼林、增加常绿树种比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措施,打造沿黄生态绿化景观带。加快郑州黄河湿地荥阳生态体验区、郑州黄河湿地中牟鸟类栖息地保护区等项目建设。

——三个方面发力,构建湿地生态系统。

扩大生态湿地面积。通过实施退渔还湿、退耕还湿、扩水增湿等工程建设,增加湿地面积。加快实施荥阳王村镇、广武镇滩区,中牟雁鸣湖镇万亩鱼塘湿地建设,拆除堤埂,建设集水景观、休闲渔业、生态旅游、渔业生产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推进郑州国家黄河湿地公园后续工程、郑汴中央湿地公园建设。

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强力推进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加大湿地管护力度,坚决制止无节制围垦、开荒行为,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新郑市双洎河湿地生态治理项目、郑州惠济石桥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

提高湿地综合效益。通过实施湿地恢复、扩水增湿、鸟类栖息地工程等一批湿地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湿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重点打造贾鲁河生态湿地景观带,对近郊范围内湖泊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改造,重现其水面效果。

——实施多项工程,构建流域生态系统。

推进生态水源工程建设扩充水源。编制完成郑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完成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建设,引水达到1.05亿立方米;完成郑州市牛口峪引黄工程主体建设任务。加快推进郑州市西水东引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引水工程等水源工程建设。

加强全域河道综合治理提升水量。加快推进贾鲁河和索须河综合治理等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郑东新区、新郑市区域河湖库渠连通工程建设;启动实施郑东新区两湖五河贯通工程和新郑市水系连通工程。

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水质。推进新建水库建设和水库清淤工作,实施两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加快推进全域生态水系建设。

——多项措施并举,构建农田生态系统。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主城区周围2400平方公里区域重点发展苗木、林果、花卉、蔬菜等产业,西部山区优先发展干果、绿化树木及其他耐旱作物,丘陵区域重点发展具有传统特色的核桃、大枣、樱桃等小杂果种植。加快推进农业湿地公园、河南(惠济)花卉产业集群和荥阳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转变水产养殖方式,实现区域化大水面生态养殖。加强黄河鲤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加快推进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拓展城市近郊休闲功能,培育提升一批休闲农业庄园(特色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畜禽生态养殖综合治理。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粮改饲”试点建设和优质饲草种植。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制度,科学合理调整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范围,逐步淘汰严重影响环境的中、小、散养殖场(户),指导协助县(市)、区政府2017年底前依法全部关闭和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持续抓好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开展畜禽养殖场改造提升工程。

推进土壤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登封市、中牟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

——提升四个能力,构建城市生态系统。

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建成双桥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建设五龙口、马头岗二期、南三环污水处理厂脱氮脱色提标改造工程,中水利用达到70万吨/日;建成南三环中水公园;推进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及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新郑、登封、荥阳共3座小型污水处理工程,县市共增加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

增强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建成并试运营东部和西部餐厨垃圾处理厂,开工郑州东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1~2个市级静脉产业园。

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完成贾鲁河截污工程,对市区22条明渠明沟进行综合整治。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长效化水平。

打好一场“攻坚战”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城区功能,分类推进区域和产业发展,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强化城市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要求。开展城区通风廊道规划研究。

强化燃煤污染控制。严格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开展“电代煤”“气代煤”工程,推进煤炭清洁利用,2017年6月底前对全市2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实施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大力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集中供热改造,实现集中供热或“一区一热源”。进一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加强管理。

深化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按照淘汰一批、转型一批、替代一批、转移一批、改造一批的总体要求,在做好末端治理的同时,强化源头治理,大幅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加快大围合区域工业企业外迁;开展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推进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大执法监管,全面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继续实施冬季采暖季重点行业企业错峰生产。

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加大对高排放、高频次车辆的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加快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建设;完成全市黄标车淘汰任务。

强化扬尘监管。严格落实扬尘污染“一票停工”制和“黑名单”制度,实施冬防期“限土令”;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运输;严格实施城区道路“以克论净”考核。

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机制。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