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向临空经济强市迈进
文化下乡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带着盲人学潜水
金水区“三大战法”保蓝天
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二七区多管齐下做好环保
提升支路背街市容管理水平
四大行动构筑民生保障网
上街区党建工程筑牢基层“堡垒”
青少年志愿者寒假义务劳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筑巢引凤吸引投资
新郑向临空经济强市迈进

本报讯(记者 高凯 通讯员 刘象乾 )近日,记者从新郑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获悉,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新郑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3亿元,向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的目标迈近一步。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上下求索的新郑市到2016年不再一块又一块地罗列乡镇经济、项目建设、园区经济等,而是科学整合,一并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是以“两个转变”为路径,做强先进制造业。全年新开工15个项目,申报新入规上工业企业38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90亿元,增长6.5%;以“互联网+”为导向,做大现代服务业。全年现代服务业预计完成增加值281亿元,增长12%;以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做优都市农业。全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农业规模经营化率达58%。据统计,目前,新郑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5年的3.1∶57.6∶39.3优化为3.2∶52.1∶44.7,更趋合理。

辅助产业立体化形成的是新郑壮士断腕般的改革勇气。去年,该市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将49个职能部门、138项行政审批事项和253项公共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全年共受理办结事项94.8万余件,即时办结率达100%,社会满意率大幅提升,并吸引大批外来投资。去年,当地新签约项目28个、签约金额464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2亿美元。

同时,新郑市在民生投入方面是不惜力、不惜金。下大力气帮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当地174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高达63亿元,增长30%。完善了12年免费教育,新修、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建的市级公立医院主体完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同时,深入实施“双免”工程,累计开展各类就业培训197期、2.5万人次;培育发展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1家、省级2家,带动农民增收10%以上。全年新建续建社区52个,回迁群众5000余户,目前新型城镇化率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63.5%。

该市还成功举办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十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月是故里明”中秋拜祖音乐大典等活动;全年共举行“百场演出送农民”、百姓大舞台广场文化活动等4000余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新建提升生态廊道近180公里,森林覆盖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分别达29.6%、35.7%;开展“水清河美”“城市河流清洁”行动,推进潮河、黄水河等8条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大气污染高压态势始终不减,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213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