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打好“六张牌”推动经济发展
合唱团走进敬老院
新密奖励30名创业新星
李杰和他的农业创新之路
新郑举办白居易故里文化节
专项治理维护客运南站秩序
西大街街道远程教育全覆盖
少年志愿者服务游客
过“政治生日”忆入党初心
景观池成了“许愿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李杰和他的农业创新之路
李杰向农民传授农作物管理技术

本报记者 史治国 文/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支持农户+合作社+上下游企业建立联盟和联合体的政策,和我们新田地联合体的运作思路是完全吻合的!”昨天,记者采访李杰时,他显得异常兴奋。

2010年,李杰作为民建会员下乡调研时,发现家乡大田作物依然是一些常规小麦品种,而强筋小麦的种植面积几乎为零。看到这个机会之后,他下定决心——回家乡创业。

2011年3月26日,李杰联合6个农户在荥阳市高村乡成立了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李杰深知,选择品种务必保障高产和优质两个指标,因为这是土地增收、农民增效的最直接的途径。于是,他们多次到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和河南省农科院咨询,最终选择了被称为中国强筋之王的新麦26品种,玉米则定位在郑单538上。到2011年底,合作社成员已经突破50户,带动社员已经达到400多户,土地面积也增长到2000多亩。

但这2000亩的新麦26的出路何在,成了李杰的心病。于是他南下北上走访了将近30多家面粉厂,最终和开封天丰面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

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李杰考虑到,大田生产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李杰依据三年来的对农村和大田作物的了解,重新对合作社进行定位:将新田地打造成一家集粮食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

“到2015年底,新田合作社新麦26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万余亩,宇玉30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万余亩,年生产粮食达到一亿斤以上,带动社员数量达到12000多户。充分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局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高村乡党委书记李占国如是说。

数量的增长必然会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如何展开对成员的服务?如何用工业化的模式、生产标准化的模式为粮食作物保驾护航?李杰和他的团队又一次实践创新。

他们在全国首创合作社的服务平台——农业生产要素车间配备车间主任一名,负责在生产要素车间内完成粮食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目前,已建设100个村级生产要素车间,计划2017年荥阳市区形成村级网络的全覆盖。

阳光总在风雨后,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省级优秀合作社、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全国优秀合作社等荣誉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