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废名不废
你在一千年前等我
寒江独钓(国画) 桂行创
失 衡
冬至(油画) 刘东鑫
《游戏人间》
雪夜拥炉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雪夜拥炉

♣ 任崇喜

“醉倚春风弄明月,闲噙冬雪拈梅花”,是古人辑的一副对联。作为文人骚客,下雪的日子,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做的,譬如饮酒、品茶,譬如吟诗、绘画,或者眺望与怀想。

宋人杜耒写过一首《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苍山,寒夜,故人于不期然间到访,主人引火煮茶。屋外,疏星朗月相伴,数点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室内,炭火初红,釜鼎中茶汤翻滚,客主围着红红的火焰,每人手中一杯清香的热茶,边品茗边交谈,大有明代文士陈继儒说的那种清雅:“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酒类侠,茶类隐,酒固道广,茶亦德素。”

冬天最温暖的细节,是生活里细水长流的品味。一些简单的器具和食物,常被齐白石老人当成描绘的对象。记得齐白石老人有一幅画,叫《寒夜客来茶当酒》。占据画面一大半的,是一青色细颈大瓷瓶和一折枝墨梅,梅枝上开了一二十朵粉色的花儿。瓶的左下方,是一铜亮色的提梁大茶壶和两个细瓷茶杯。瓶的右下方,是一盏燃着红火的油灯。多年后,他的小儿子齐良末说:“天冷时,一般人就喜欢喝点热茶,北方那地方比这边要冷,冷起来这个很难受的,所以说喝点茶对身体也好,温暖一些。”画中那豆灯火,像是用内心的温暖来点亮的。

大雪封路,天寒地冻,蜗居于斗室,徜徉于冬雪飘飘洒洒的文学意境中,元稹的“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别有一番滋味。张打油的“天下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不小心开了“打油诗”的先河。

读书人看重读书环境。明代吴从先说,“读书宜楼,其快有五”:无剥啄之惊,可远眺,无湿气浸床,木末竹颠(即树梢竹顶)与鸟交语,云霞宿高檐。这样的读书法,有做作的成分。翁森曾作《四时读书乐》说,“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雪夜,窗外刺骨的寒气弥散开来,屋内温暖如春。没有“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的文人的凄苦叹息,斗室之中,因了一炉炭火,立刻蓬荜生辉起来,读书有了异样的情趣。冬日里,一切都渐渐归于沉静,能看到点点红梅,生活该是多么诗意?

雪夜拥炉,是文人红袖添香、挑灯夜读之外的人生美事。簌簌的雪花飘落时,好像设了一个帘幕,使自己与庸常的世界隔开一段的距离。寒冷的冬天,把火炉烧旺,听着壶水咝咝地响,看着雪静静地飘。在窗外风的吼叫声中,你更切近地听到的,是火炉里发出的毕毕剥剥的响声,于是心不再荒远,昔日繁杂喧哗的城市便离我远去,昔日百感交集的凡俗远去,心灵变得空前澄澈透明、物我两忘。在“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的雪夜,“雪夜拥炉读禁书”亦是人生一乐。

林语堂说过:“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法(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文字在跳跃着行走,一半欢欣,一半伤感,能让一些东西沉睡,也必然会唤醒一些东西。“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活的是心态。吾意潇洒,人生潇洒,得之乃意境。”接受文字里的精神,自由的是自己的灵魂。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天上的星光和人心最深处的真实。”回归真实的内心,有着令人震撼的力量!“真士读书不嫌鲁豕。游者登山,不嫌艰道。赏雪不嫌危桥,看花不嫌劣酒”。在寒冬腊月里,读书人也有生活的情趣:“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读书时有红袖添香,又有佳人关爱,此等福分,非一般人可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