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启明小学
蕉荫(国画) 何彦萍
覆水难收
《雪球帮:为什么世界是今天这样的》
雪地(国画) 朱勇
火锅控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 宋宗祧

一说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青瓦。青瓦也叫阴阳瓦。南方美称为蝴蝶瓦,俗称布瓦,是一种方而有弧的瓦。

瓦,说普通也普通,说不普通也不普通。

有句话叫“破砖烂瓦”,还有句话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好像瓦是世间最粗俗、最价廉之物似的,殊不知瓦从有它的那一天起就非常尊贵。从周秦汉唐至民国,瓦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即便到明清,能够住上瓦房的人也占不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说实在,当今住高楼大厦的人,是很难体会到住草房的老百姓对瓦房的渴望的。我父亲曾对我说,爷爷一辈子省吃俭用,立志要盖三间瓦房,但直至去世,也没有一片瓦。

说瓦普通,无非是瓦的出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本质上说,瓦的前世就是黏土,是被人随意踩在脚下的最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一旦这些黏土被注定要走上新生之路以后,便得经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人们先是把这些散漫的黏土加水搅拌成泥,接着被工匠塑造成规矩的形状。然后,把它们送入窑炉,以烈火煅烧,硬化后再以水洇之,最后才成了青灰色的瓦。瓦其实就是黏土的一种蜕变和升华,这个过程可谓水深火热。

说瓦不普通,是说黏土一旦成瓦之后,就不可再对它等闲视之了。它由被人践踏的低贱货变成了被人举过头顶的高贵神明。一片一片的瓦,手拉手,肩并肩,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大片朗朗乾坤。它们居庙堂之高而君临天下,成为没有谁不仰视、膜拜的王者。

瓦尽管居于高位,但它从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为了让人们居有定所,瓦轮番忍受着太阳的炙烤和冰雪的冻压。当然,还有雨打风欺。苏东坡曾说:“高处不胜寒。”其实苏大学士只说对了一半。高处岂止是不胜寒,盛夏时节暴晒在太阳下面火辣辣的滋味也不好受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高处有着这样那样的痛苦煎熬,但毕竟风光无限。它第一个迎来朝阳,最后一个送走晚霞。所以不少人还是对瓦有些羡慕嫉妒恨。

首先来与瓦搅局的是青苔。青苔虽然很想站在高处风光一把,但由于上面的生存环境实在太严酷,故而总往瓦片之间的罅缝里钻。青苔附生于瓦上犹如瓦锈,是在温柔地夺走瓦的生命。不过,青苔的多寡也从一个侧面记录着瓦的年龄和房子的历史,犹如树木的年轮。

青苔都敢如此放肆,野草和瓦松的勇气也来了。它们全然不顾瓦的感受,和青苔一样,在瓦的缝隙间挤破脑袋往上拱。尤其可恶的是狗尾巴草,压在瓦身上不说,还不停地东摇西晃地显摆。它们的腿越伸越长,把瓦挤得歪三扭四;它们的脚硌碎了瓦的身子,开始使房子一点点地透风漏雨。青苔、草和瓦松很像朝廷上由小人勾结在一起的邪恶势力。当它们把以众瓦为主体的忠臣良将排挤、打压得支持不住时,房子就完蛋了。

最近,我回了一趟老家。整个村庄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间破旧的瓦房,零星地矗立着,暮气沉沉。老家本来瓦房就不多,如今,更是被一幢幢的平顶楼房所代替。我仰望着村中央那座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明代楼房上的瓦,想到它会不会最终也被请下神坛,便心痛起来。

故乡的瓦,朦朦胧胧的一抹青色,是记忆中的一片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